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文艺精品力作迭出 文艺人才不断涌现

浙江文艺,何以姹紫嫣红

字体:
—2025—
02/17
06:53:42
2025-02-17 06:53:4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黎明

  浙江在线2月17日讯(记者 陈黎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近年来,浙江文艺工作者围绕时代所需、人民所盼,在戏剧、影视、出版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喜人成果。特别是2024年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中,浙江有12部作品上榜,覆盖所有8个门类,入选作品数量、总得分等排名均居全国第二,创下奖改后我省历史最好成绩。浙江省委宣传部也蝉联“组织工作奖”。

  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离不开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持续深耕,更得益于浙江近年来持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培育人才、汇聚人才,促成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文艺舞台,含“浙”量颇高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浙江共有80名演职人员参与6个节目的演出,参演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如意舞步》中的临平滚灯,展现古老技艺和现代活力的激情碰撞;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演员陈丽君、何青青、王金洪参演的小品《借伞》,让全国观众看到了越剧的温婉细腻;戏曲节目《声动梨园》中,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演员吴心怡《牡丹亭·游园》一段念白,传递着昆剧的曼妙柔美……

  密集亮相的浙江文艺元素,是近年来浙江着力打造文艺精品的缩影。浙江文艺精品迭出的秘诀是什么?细究第十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浙江获奖名单背后的故事,不难找到答案。

  深入生活,紧扣现实,是文艺作品的生命力源泉。只有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才能展现人物之真、情感之切。越剧现代戏《钱塘里》的灵感便来自于一个外来务工者骑电瓶车撞伤老太太,进而引发的一连串故事和冲突。一个看似普通的事件,正是当下城市生活的切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正如编剧谢丽泓所说,生活的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一书,作者黄传会拜访孙家栋时,通过深入挖掘,了解到这位共和国功勋从学生时代到投身导弹研制期间的一个个感人细节和生动故事,进而还原了孙家栋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

  真情实感尽显家国情怀。由华策集团出品的电影《万里归途》,剧组通过查阅大量撤侨资料,再现了赤手空拳的外交官不顾艰难险阻穿越战火和荒漠,带领同胞走出了一条回家之路的故事。通过故事性的表达,传达守望相助的同胞情谊和朴素真挚的爱国情怀。

  脚踏生活大地,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不断打磨、萃取出一个个动人情、润人心的精品力作。

  紧扣时代,给观众带来新意

  日前,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越剧《我的大观园》首演。导演徐俊表示,《我的大观园》与其他“红楼”主题作品不同的是,文本非常具有现代性,“时代要求我们拥有现代性的审美意识,所以我们想采取一些不一样的舞台手段,希望给观众带来一种新意”。

  “时代要求”四个字,道出了打造文艺精品离不开呼应时代所需的真谛。打开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在题材上都有一个共同点:观照当下。

  关注社会热点。由浙江和安徽、北京共同推出的电视剧《县委大院》,就是这样的代表。该剧从时下人们热议的干群关系问题出发,在棚户区改造、招商引资、水源地保护等事件的矛盾冲突中,揭示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引发观众广泛共鸣。

  展现时代风采。电影《热烈》以亚运会新增比赛项目霹雳舞为题材,在传递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的同时,也展现了杭州的城市风貌,营造出精彩迎亚运的氛围;广播剧《遇见良渚》则以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保护和申遗为主线,用细腻的故事表达、身临其境的音效,向世人展现这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的当代风采。

  聚焦百姓生活。浙江与上海、河北合作出品的电影《人生大事》,以较为小众的殡葬行业为题材,聚焦“小人物”,温暖故事触动人心;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与北京市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合作出品的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生动展现了阿勒泰地区的民族风情和人物故事,实现收视率和评分的双丰收。

  时代的精彩需要文艺作品的喝彩。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之变、人民实践中挖掘题材、提炼主题,坚持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创作方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做好“传帮带”,文艺园地持续发光

  近日,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出品的新编昆剧《壮哉少年》亮相小百花越剧场,吸引众多观众到场观看。该剧大胆用青年演员挑大梁,如裴舜卿的饰演者王恒涛和李慧娘的饰演者吴心怡,均为“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中心积极做好“传帮带”,同时借助剧目创演契机,培养了一大批95后、00后青年演员。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离不开人才代代相承。文艺人才成长,不仅要靠自我奋斗,也离不开集体智慧和组织保障。近年来,浙江持续构建文艺精品创作省域最优生态,文艺精品创作组织体系、引导体系、激励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良好格局。

  搭建平台,精准指导人才培养。不久前,2024年度电视剧精品创作编剧高级研修班在之江编剧村开班,旨在发掘培养编剧人才。除了之江编剧村,近年来,浙江还打造了中国网络作家村、浙江文艺创研中心等,为文艺工作者成长成才不断创造有力平台,持续激发他们的创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汇聚英才,不断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文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文艺事业不断攀登高峰的关键。近年来,浙江通过深入实施“文艺名家计划”、“六新”人才计划、书法“六个一百”等人才项目,用作品锻炼人、推新人,锻炼和培养了何来胜、陈伟等国家级大奖获得者和一批青年文艺人才。

  加强扶持,不断激励精品打造。2019年,省委宣传部和省财政厅设立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每年出资1.3亿元,资助广播电视、舞台艺术等六大门类文艺作品创作。如第十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中,有7部为该基金资助项目。2024年度,根据现实需求,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优化调整了资助类型和评审程序,新增网络微短剧、数字展览等新兴艺术类型。据悉,省委宣传部即将推出“之江潮”文化奖,对为浙江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期待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担负好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断打造富含精神力量和文艺品质的精品,让浙江文艺园地继续焕发时代光彩,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文艺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