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7日讯(记者 夏丹 通讯员 徐丽雅)也许大家很难想象,收入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三、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第24年和第40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的浙江,仍有部分县(市、区)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
最近,省发改委发布消息,经过努力,2023年浙江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的8个县(区)中,衢江、庆元、景宁、松阳居民收入2024年已超过全国平均。
接下来浙江计划在“2027年前力争推动所有县(市、区)居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
四县突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
2024年,丽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15元,迈上5万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6.0%。从县(市、区)来看,松阳县为41863元,比上年增长7.0%;庆元县42213元,比上年增长7.8%;景宁县41980元,比上年增长7.7%。
同期,衢州市衢江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694元,比上年增长7.2%。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艺博士长期跟踪浙江山区海岛县发展。他告诉记者,衢江、松阳、庆元、景宁四个山区县(区)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是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突破,也是山区县实现“县县破百亿”之后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效。这也充分证明浙江“一县一策”精准施策、山海协作结对共富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是行之有效的,也说明山区县具备内生发展的动能与潜能。
以景宁为例,近年来,景宁积极利用“飞地”优势,发展生态工业。如今,在位于丽水经开区的景宁“飞地”丽景民族工业园,吸引了包括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在内的64家企业落户。去年,总投资高达120亿元的富乐德半导体产业项目成功落地,景宁首次在引进百亿级单体产业项目上实现突破。产业的发展,为景宁居民收入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加把劲
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支持省内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靠后的山区海岛县发展,早在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专门组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其中一项重要抓手,便是为山区26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支持举措,称之为“一县一策”。此后,“一县一策”又复制到省内部分海岛县。
“一县一策”是根据山区海岛县各自特色,为其量身定制的发展方案,是缩小山区海岛县与全省发展差距、推动全省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一县一策”实施下,山区海岛县落地开工了一大批带动力强、民众参与度高的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此后,浙江又不断微调方向、迭代政策,于2023年陆续精准迭代“一县一策”,推动山区海岛县做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像衢江区,就多次与省级部门对接,争取获得发展能源电子产业支持政策。过去,衢江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得益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产业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已逐步形成以中显光电、鸿邦源等企业为代表的能源电子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时,浙江特别强化对山区海岛县政策要素倾斜支持,引导更多符合山区海岛县发展特点的重大项目,布局落地到山区海岛县。
就在前不久的浙江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丽水的项目开工现场选在了松阳县,总投资15亿元的浙江云中马时尚智造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5万吨的涤纶拉伸变形丝产能,促进松阳形成百亿时尚产业。
此次集中开工,山区海岛县项目共计23个,占15.3%;总投资75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7.3亿元。随着一批批项目的开工、落地、投产投用,将进一步夯实山区海岛县居民的增收基石。
剩到最后的,往往是“硬骨头”。对于浙江剩下的4个未到全国居民收入平均线的县来说,突围阻力的确不小。
省发改委区域协调处(共同富裕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剩余4县的居民增收,下一步省里仍将持续加大力度帮助它们壮大“一县一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并加大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发挥项目促就业稳增收作用。同时大力推进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和中心镇建设,把有限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区域,加快提升四地城镇化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