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乐龄养生

“雨水”时节 注重防寒除湿 舒肝养脾

字体:
—2025—
02/19
17:04:29
2025-02-19 17:04:29 来源:金华晚报 记者 余震东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在这样的环境下,湿邪之气很容易找上门,寒中带湿,早晚尤为明显。“虽说天气逐渐变暖,但还是不能过早地脱掉冬装。”金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曹树琦主任中医师告诉记者,这个时节,中老年人应做好“春捂”、适量运动以及调整饮食,三管齐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不忙减衣

  雨水节气时,天气逐渐转暖,但雨水增多,寒湿较重,人体阳气开始向外升发,此时在表抵御外邪的阳气还不够强,很容易遭受外感风寒、寒湿邪气的侵袭,引发呼吸道感染。而且这时候气温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如果随意脱去外套,就容易感冒。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春捂”不但要捂好躯干,还要捂好腿和脚,上半身受风寒侵袭,会影响心肺的健康,引发感冒、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曹树琦医生建议,老年人可采取“三层洋葱穿衣法”,在内层可以穿速干排汗的衣物,在第二层穿保暖类的衣物,春天的风大,要在最外层穿防风避寒的衣物。还要注意,外出要戴帽子或者围巾来保护肩颈部、关节和头部,既要避免过早减少衣物,也要避免过度“春捂”。

  省酸增甘以养脾

  医生介绍,随着雨水增多,湿气加重,特别容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中医讲“湿气通于脾”,在这个节气,饮食上要遵循少酸多甜的原则,以此来养护脾胃。平日里,可以多喝些温水,补充身体所需水分,还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春火伤身”。吃的方面,要多选择新鲜果蔬,反季节食物尽量少吃。像香椿、百合、豌豆苗、红笋、山药、大枣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粥类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在雨水节气前后喝养生粥,对脾胃很有好处。三米桂圆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做法为:

  材料:薏苡仁40克,紫米80克,糯米80克,桂圆肉20克,红枣9枚,红糖25克。

  做法:将薏苡仁、紫米、糯米淘洗干净,红枣去核洗净,切成4瓣。3种米同加适量清水煮沸,待米煮至开花,再加入红枣、桂圆肉、红糖煮成粥。

  功效:可健脾除湿,补益气血。

  春季健身不宜大汗淋漓

  “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曹树琦介绍,由于雨水节气,天气寒湿较重,人们衣着较厚,不宜做剧烈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可促进气血运行,活络筋骨,祛寒除湿,但要量力而行,以身体微微汗出,或自身不觉疲劳为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天气;饮食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