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自己曾淋过雨,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她用“爱心餐”传递温暖

字体:
—2025—
02/20
08:22:08
2025-02-20 08:22:08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 施妍

  徐萍翻看菜单,挑选新一年爱心餐菜品

  30年前,父母生病,让徐萍一家本就捉襟见肘的日子瞬间陷入困境。关键时刻,所在街道及时向他们一家伸出援手,那一年,13岁的徐萍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是如此温暖。

  30年后,当徐萍不再为生计而发愁时,她决心成为一名“撑伞者”,利用自己餐饮人的便利,为家境困难的人送出“爱心就餐券”,把温暖与感动继续传递……

  缘起

  2月12日,徐萍的餐馆座无虚席。即便这样,当她从一位老妈妈手里接过一张粉色的“爱心就餐券”,她还是即刻起身,迎上前去。

  “铁板鲈鱼、清炒时蔬和酸辣羹可以吗?”“可以。”“打包还是堂食?”“打包。”简单的交流后,徐萍立马转身走进厨房,轻声嘱咐厨师“插个队”。没过多久,她就把3道热气腾腾的饭菜打包装袋,递到老人手中。

  目送老人离去,徐萍这才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并顺手把老人的“爱心就餐券”收进抽屉里。

  今年42岁的徐萍在湖城朝阳街道红丰社区经营着一家小餐馆,这张粉色的“爱心就餐券”,是她为家境困难的人所定制的,每张价值100元,可堂食、可打包。

  “你送餐是件好事,怎么感觉客人走了,你反而更开心了?”面对记者的疑问,徐萍的回答很干脆:“3个菜,值不了多少钱。悄悄帮一把,他们才不会觉得有负担,这种感受,我再清楚不过了。”

  说到这儿,徐萍的声音略微低沉了一些。

  “我13岁那年,父母都生了病,为了给他们做手术,家里能凑的钱都凑上了。”徐萍说,最困难的那几天,她和姐姐就连去开水灶打开水的那1分、2分钱,都得翻箱倒柜去找、去凑,“那个时候,我和姐姐一直幻想着,要是有人能来帮帮我们就好了。”

  徐萍的祈盼,最终成真了。

  在了解到徐萍一家的困难后,吴兴区龙泉街道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不仅帮他们办理了特困补助,还带着礼物上门慰问。

  “我记得很清楚,那次他们送来了一条黄色条纹针织蝙蝠衫,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我抱着它,开心了很久。”回忆起这一幕,徐萍满眼笑意,“人在最困难的时候,那种被人关心、被人帮助的感觉,是很奇妙、很温暖的,我当时就告诉自己,如果今后我有能力了,也要去帮助别人。”

  梦圆

  因为家庭原因,徐萍很早就迈入社会,努力地工作、赚钱。

  经过20多年的打拼,她从最初的食堂服务员成长为餐馆的负责人。眼看日子越过越好了,儿时曾经许下的那个想要帮助别人的愿望,也在徐萍的心里不断疯长,但因为工作实在太忙,这事一直没能做成。

  “像我们这样干小餐饮的,其实是很辛苦的,一年365天,360天都在起早摸黑地干活。”虽然困难不小,可徐萍一直把这事儿挂在心上,她也始终相信,只要想做,困难再多也能克服。

  终于,2023年,夙愿实现了。

  “那时,成都一家面馆‘免费吃面’的消息在网上火了,对于没有收入、遇到困难的人,只要告诉服务员来份‘不要牛肉的牛肉面’,就能免费吃面。我也是干餐饮的,我觉得这个法子真不错,值得借鉴。”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最终徐萍决定,在店里设置一个公益就餐点,通过发放“爱心就餐券”,邀请一部分困难家庭来店里吃点好的。

  “对生活困难的人来说,下馆子吃一顿所花费的钱,可能够买好几天的菜了,所以他们往往是能省则省。但我就是干餐饮的,请他们来店里吃顿饭,不就是顺手的事嘛。”想到这儿,徐萍一口气准备了40张“爱心就餐券”,委托吴兴区妇联免费派送给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

  可能是因为自己“淋过雨”,对于为别人“撑伞”这件事,徐萍总会设身处地多想一点。“这张券,可以抵100元的菜金,也可以免费吃3个菜,丰俭由人。”徐萍说,对于用券的人,她都像普通客人一样,平等地招呼,不愿因为“照顾”而让他们觉得有负担。

  再出发

  从“淋雨人”到“撑伞人”,2年的公益之旅,让徐萍的心变得更加柔软。她会细心地在“爱心就餐券”的背后,写上受助者的联系方式,有时还会再次上门去看看他们。

  “我总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和他们分享我小时候的那段经历,我想告诉他们,所有的难过,难是难,但总会过;只要努力比困难多一点,什么坎都能跨过去。”在徐萍看来,眼里有光,脚下才有力,只要不放弃,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让徐萍欣慰的是,她的心意得到了受助者的热情回应。2年来,她送出的首批“爱心就餐券”几乎都已回收。在徐萍看来,这就说明她办的这件事,是被大家认可的,也让她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我们又开了一家新店,我打算做到两店通用,方便大家就近选择。在菜品方面,也会根据大家的意见来适度调整,这事既然做了,就得做好,要让大家吃得开心、吃得满意。”徐萍笑着说,等忙过正月,新一批“爱心就餐券”就会陆续发出,“我的能力有限,能做的事也不多,但是只要大伙儿有需要,这盘暖心餐,我就会一直送下去。”

  记者手记

  共情是一道温暖的光。

  有人因为曾经淋过雨,也想给别人撑伞;有人因为感受过温暖,也想给别人一份热。当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会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真诚。

  一张“爱心就餐券”,或许并没有太多帮助,但倘若这份善意,可以让困难者感受到还有很多人在关注着自己,在盼望其走出困境,或许能点燃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也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爱心;温暖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30年前,父母生病,让徐萍一家本就捉襟见肘的日子瞬间陷入困境。关键时刻,所在街道及时向他们一家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