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田间农事忙。眼下,正值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旧馆街道港胡村的种植大户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小麦田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管作业,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
在南浔区旧馆街道港胡村的小麦种植基地,阳光洒在翠绿的麦苗上,泛出勃勃生机。种粮大户田水芳早早便来到了田间。他熟练地将各类农药按照精准的比例进行调配,并进行无人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田水芳按下启动按钮,伴随着螺旋桨的快速旋转,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将雾化的农药均匀喷洒在田间麦苗上。不到半天,上百亩麦田便喷洒完毕。
“这两天天晴,正是给小麦田除草的好时机。放在以前,除草这样的活儿,就算三四个人一起忙活,至少也得花上7天时间。可现在,使用这植保无人机,仅仅2天就能完成,效率提升了好几倍。”田水芳种植的小麦面积达 650 亩,以往大规模的田管作业,人力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无人机的使用,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让他在种植过程中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植保无人机已然成为农田管理的新宠。它凭借诸多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业过程中,无人机能够精准地控制飞行高度和速度,既不会压苗、伤苗,又能确保农药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保证每一株麦苗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呵护。同时,它还具备先进的自动避障绕障功能,即使在复杂的田间环境中,也能灵活应对,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控的综合效能,让农业丰产丰收增添了坚实的底气。
“我们都是全程机械化的,机器开沟、飞机撒播,都是使用无人机。这样下来每亩地可以增加利润100元左右。”田水芳说。
在港胡村,像田水芳这样受益于科技的种粮大户不在少数。科技的力量,正如同春风化雨,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