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衢州非遗如何屡屡“出圈”

字体:
—2025—
02/20
16:18:22
2025-02-20 16:18:22 来源:衢州日报 记者 徐聪琳 通讯员 叶凌燕

  2025年春节假期,衢州围绕“非遗”这一核心,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在文旅市场上大放异彩,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域共接待游客266万人次,同比增长17.80%,旅游总收入达29.6亿元,多项文旅指标均刷新纪录。

  不仅如此,以“在衢州过非遗中国年”为主题的衢州新春文旅系列活动,更是凭借其独特魅力9次登上央视,全网曝光量超3.1亿次。

  衢州非遗缘何火爆全网?接下来,衢州非遗如何常态“出圈”?

  “非遗热”根植地方文化

  的独特性

  作为国家级夜经济集聚区,春节期间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化身“非遗大舞台”——西安高腔的悠扬婉转、龙游竹马舞的灵动活泼、全旺板龙的壮观震撼,各类非遗项目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精彩上演,令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盛世之中。

  为了能在春节假期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文旅体验,我市推出了以“在衢州过非遗中国年”为主题的衢州新春文旅系列活动,从1月23日拉开帷幕,一直持续至2月12日(正月十五),如同一场盛大的文化接力赛,在春节的时光轴上徐徐展开,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非遗的“出圈”,始于其根植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衢州非遗根植于三衢大地,九华立春祭便是极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九华立春祭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立春时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与往年不同,今年推出踏春健步、节气课堂、文创体验等内容,更加注重潮流化与互动性,并通过新媒体互动、沉浸式体验、角色扮演等创新形式,吸引年轻群体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同时,特别邀请海外友人共同参与,用文化纽带向全世界传递春天的祝福。

  衢州目前共有各级非遗名录1341项,其中人类非遗项目1项(柯城区九华立春祭),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非遗项目86项,市级非遗项目340项,县级非遗项目902项。多样的非遗项目,历经时光淬炼,连接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们不仅丰富了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也为衢州文旅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重要文化资源。

  期待“非遗+”与“+非遗”

  出新彩

  “非遗”如同春风拂过三衢大地,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于传统中寻根,在创新中致远。接下来,我们将以全年为周期,系统推进非遗传承与传播工作。”衢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九华立春祭、太真小满祭,到农历六月初一杨炯出巡和每年9月的南孔祭典,从非遗嘉年华,到婺剧大赛、非遗美食大赛等,衢州将传统节庆活动与品牌活动有机结合,形成贯穿全年的非遗传承传播体系,从中探寻衢州非遗屡屡“出圈”的契机。

  “非遗+旅游”让非遗焕新出彩、生生不息。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将非遗文化进一步融入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拓展非遗旅游新空间和新场景。例如通过设计更多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结合衢州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通过景区联动,继续与各大景区合作,推出非遗表演、非遗手工体验等活动,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通过跨区域合作,与其他非遗文化丰富的地区开展合作,举办联合展演、文化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提升衢州非遗的全国影响力。

  “文创+非遗”也是让非遗焕发生机的重要路径。“我们既要守住传统工艺的根脉,又要用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赋予非遗当代生命力。”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衢州特色历史人文、风景、围棋文化、南孔文化和二十四节气立春祭等主题特色,加强对开化纸、衢州白瓷、西砚、剪纸等非遗产品、创意衍生品研发设计。以文创产品承载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加年轻人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衢州;非遗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