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仙居下汤遗址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字体:
—2025—
02/20
16:32:01
2025-02-20 16:32:01 来源:台州日报 记者 徐颖骅

  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六项。其中,浙江省占有一席,就是仙居县下汤遗址。

  下汤遗址位于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是浙江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跨度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距今约1万年。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目前已累计考古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已出土上山文化时期遗物400余件,包括炭化稻米、彩陶、定居村落遗迹以及壕沟、土台、器物坑、高等级墓葬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

  根据考古研究发现,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是我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对于如此跨度的文化序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下汤遗址考古项目领队仲召兵表示:“作为上山文化遗址群中分布最南的遗址,仙居下汤遗址是浙江省年代跨度最长且保存最好的史前遗址,填补了台州史前文明的空白。”

  考古专家认定,在目前已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下汤遗址是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聚落要素最完备、结构最清晰、文化内涵最丰富、开发利用最具潜力的遗址。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流域一系列稻作遗存的发现,学界提出了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的观点,而其背后的早期社会面貌却知之甚少。下汤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世界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实证样本,也为农业社会早期独特的文化面貌保留了重要信息。

  今年1月,仙居下汤遗址作为上山文化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拿到了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此次,台州这处珍贵文化遗产又荣获中国考古界的重要奖项之一,意义重大。

  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从洞穴走向旷野,营建家园,最早的村落随之出现。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先民们追寻文明的足迹。

  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的话来说,“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是经过多年工作的积累,在2024年取得的重大成果。它不只是田野上获取的这些物质遗存,更重要的还包括这些物质遗存所蕴含的重要的学术价值。每一项成果都在填补我们对历史、对文明的认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仙居;考古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