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奶奶,您该吃药了!”在西湖区古荡街道古南社区的金秋养老家园,机器狗小西背着药箱,“哒哒哒”地走到老人面前,语音提醒对方取药、服药。这两天,小西成了养老家园新成员,活泼可爱、踏实肯干,每天忙着为老人们送药、送饭,还能陪着老人晒太阳、散步,很受欢迎。
相较于工业、在安防领域大显身手的机器狗小西更小巧玲珑,体重约14千克,搭载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能自主识别路线、智能避障,同时进行语音交流。“随着服务场景细化,小西主要聚焦民生领域,可以实现陪伴老人、服务老人。”小西来自西湖区企业西湖机器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简称“西湖机器人”),该企业有关负责人吴静提到,此次在古荡街道首次试点机器狗智慧养老服务,为后续机器狗进社区、进校园积累经验。
几日的相处,养老家园里的老人渐渐和小西交上了朋友。“小西,别在那晒太阳了,陪我走两圈。”午饭后,正在长椅上休息的王奶奶向院子里的小西招呼着。一阵“哒哒哒”的声音后,小西便领着王奶奶在院子里开始悠闲地散步。“才来几天,小西还在对陌生环境、各项指令自主建模、匹配执行路径。”“西湖机器人”的一名技术人员说,等建模全部完成后,小西的“脑子”里就有了整个家园的地图,可以精确到老人的房间号,“老人在对话中只需触发关键词,如送饭、送药、上厕所等,小西就能接收指令,独立服务。”
“在为老服务场景中,我们更偏好于轻量化的机器狗,虽然载重上限仅为7千克,但同样能轻松上下楼梯,满足日常服务。”吴静说,眼下他们可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块,比如机器狗搭载语言大模型后,就能和老人聊天解闷;作为哨兵,机器狗可以通过人脸识别锁定老人,降低其走丢的风险,“若有老人外出,触发该功能的机器狗会一路跟随并提醒,同时传输实时位置给后台。”小西刚来的时候,王奶奶还有些害怕,一来二去就“混”熟了,现在想“遛狗”都得排队。“方便实用,感觉很新奇,为日常生活带来不少乐趣。”王奶奶说。
西湖区首个机器狗为老服务试点,为何选在古荡?“我们社区老人比例特别高,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想让机器狗成为老人们的‘快乐小精灵’,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也为他们晚年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古南社区党委书记蔡志峰说,若试点效果好,后续将在街道多个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推广。
据了解,“西湖机器人”是西湖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首个自主优质成果产业转化落地项目,企业超九成员工为技术研发人员,目前已有多款机器人产品即将投入量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