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遗落之鸥”首现舟山,鸟类专家:近年来曾多次造访浙江过冬

字体:
—2025—
03/13
17:08:15
2025-03-13 17:08:15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邹宸

  近日,两位观鸟爱好者在舟山新城小干岛湿地观鸟时,抓拍“捕捉”到了一只珍贵的候鸟——遗鸥。

  后经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确认,这也是舟山地区首次观测记录到遗鸥的身影。

黄鸣柳/摄

  发现遗鸥现身舟山,背后是一个不期而遇的故事。

  “我上周末到舟山去看望家人,经过小干岛湿地,就打算转一转兜兜风,就看到眼前好多鸟在盘旋、觅食。”张媛平时在宁波工作,和丈夫黄鸣柳都是不折不扣的“鸟迷”,空暇时出门拍鸟是两夫妻的甜蜜日常。

  看到群鸟栖息的场景,他们对着就是一通拍,除了西伯利亚银鸥、黑尾鸥这样的常见水鸟外,他们还认出不少雁鸭类像赤颈鸭、罗纹鸭还有绿头鸭。

  黄鸣柳/摄

  “我们回到家整理照片一看,怎么还有一只长得不太一样的‘生面孔’,看起来是鸥类。”夫妻两人拿捏不准,就找了资深鸟类专家问问门道,最终得到确认:这是一只亚成体遗鸥,“拍到它时,它正处于第一年冬羽的状态,这也说明了它去年夏天才刚刚出生,今年就被我们遇到了,真是很幸运,期待它来年再来舟山!”

  黄鸣柳/摄

  作为鸻形目鸥科鸥属鸟类,遗鸥的珍稀濒危程度可见一斑,它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易危(VU)物种。

  “当第一次听到遗鸥这个名字时,感觉这名字挺有诗意,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在自然界,每一种鸟类被命名都有其特有的考虑,遗鸥之名又何以得来?它为何会来到舟山地区?

  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理事钱程分析,这只遗鸥很可能是迁徙过境鸟,在迁徙途中短暂在舟山停留,海岛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息场所。

  “遗鸥飞来浙江过冬早已不是新鲜事,从近年来的观测状况看,杭州、宁波、温州等地都有过观测记录,浙江的沿海地区对它来说是比较青睐的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了。”

  在鸥类中,遗鸥(Larus relictus)是最晚被人类发现的鸟类之一,根据中国科协、中科院官方科普平台“中国科普博览”公开发布的一篇文章中介绍,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它们才被鸟类学家确认为独立物种,取拉丁语“被遗忘”之意,定名遗鸥。

  图源:中国科普博览

  遗鸥的形态,和其它的鸥类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两翼呈灰色,初级飞羽远端黑白相间。其区别于其他鸥类的特征是夏天繁殖期头部会长出黑色羽毛,像是戴了一顶纯黑的头套,与身上的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它的出现,就像是大自然遗落的一份礼物,进入科学界的视野后,鸟类学家们对它的分布和生活习性展开了长时间的研究和调查。

  近年来,借助于GIS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再加上野外观测技术的改进,以及越来越多鸟类爱好者的参与,鸟类学家们才粗略勾勒出一条自中国中北部出发,沿华北北部飞抵渤海湾的遗鸥迁徙路线。以渤海湾沿岸滩涂为中心,向黄海、东海辐射的越冬种群分布模式也逐渐明朗。

  这些令人相见恨晚的鸟儿,对生存栖息环境的要求十分严苛,专家也呼吁,需要更加重视对生态和湿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让这些“遗落之鸥”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不至于真正成为“被人遗忘的鸟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态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