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认定书已发送,本次事故已测评完毕,您可以立即驶离车辆。感谢您的配合,祝您生活愉快!”
处理轻微交通事故时,无人机登场,不仅能远程喊话引导驾驶员,还可以现场拍照取证。
偶然路过看到的杭州市民姚先生随手拍下这一幕,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一下子就火了。
数万个网友点赞、评论:“杭州交通处理已经进入下一个level”“AI照进现实了”“科幻片既视感”……
姚先生告诉记者,2天前,他路过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康良街路口时,空中无人机喊话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当他好奇地靠近,发现原来是无人机正在处理交通事故。
“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感觉很先进。”姚先生说,当时两辆车在路口发生轻微追尾事故,无人机就在高空迅速拍照取证,并通过喊话进行处置,没过多久,车子就开走了,“效率杠杠的。”
“这起事故发生在3月11日上午,我们接到报警称两车发生比较轻微的追尾事故,事故责任认定比较明确,对现场情况经过判断后,启用无人机去往现场处置,整个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内,比往常交警去现场处置能节约5分钟左右。”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良渚中队副中队长王陈超告诉记者,警用无人机用于处置轻微的财损交通事故,是今年年初开始推行的,目前来看,事故处置时间平均可以节省约20%。
“如果事故双方安全,车损较小,事故责任也比较明确,且双方驾驶员驾驶证和行驶证情况正常,我们就会启用警用无人机,飞手远程控制它飞往现场处置。尤其是在车流高峰期或是路况较差时,无人机可以更快到达现场,恢复道路畅通。”王陈超说。
余杭交警供图
无人机到现场,会喊话引导驾驶员,并进行拍照取证、事故认定,将处置结果上传到“浙里快处”线上平台,事故双方如果无异议,无人机就会引导双方快速撤离。整个过程,即使没有交警到场,也可以“丝滑”完成。
“无人机已经在各个中队应用,不过尚在起步阶段,很多功能都还在探索,后续我们会积极探索无人机平台功能优化,让事故处理更智能快捷。”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剧。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面临着警力不足、视野受限、处置效率不高等挑战。早在2019年,杭州交警便开始探索启用警用无人机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日常交通管理,打造“空地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管理体系。
当前投入使用的无人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和喊话设备,具备实时路况监测、交通事件巡查、交通安全预警、隐患排查、现场勘查、空地打击等多种功能。在早晚高峰时段,无人机可快速抵达拥堵路段,进行高空全景拍摄,实时回传路面交通状况,为交警部门科学调配警力、及时疏导交通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无人机还能对机动车违停、加塞、占用应急车道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取证,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控设备的盲区。
“警用无人机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不同的日常巡查中,有时还会化身‘幽默达人’,用诙谐的语言对违停、不戴头盔等行为进行劝导。”杭州交警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