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视频丨当AI赋能“千万箱级”集装箱码头,“东方速度”能有多快?

字体:
—2025—
03/27
09:36:03
2025-03-27 09:36:0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贺元凯 吕之遥 见习记者 王妍妍

  每两分钟就有一辆集装箱卡车通过检验进入港区,每一分钟就有一箱货物通过远程吊机从货轮转运至码头,年吞吐量超一千万标箱……这里是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惊人效率的背后藏着什么硬核秘密?

  “滴滴——”集卡在闸口停留检验不到一分钟,便收到检验通过的提示音。“今年年初,闸口部署了AI大模型,可以实现车号、箱号和铅封号的同步识别。”负责AI视觉图像识别的宁波港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工程师说,“原本我们需要4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1个人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了。”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集装箱门上的铅封小如手指,离地2米多,站在地上无法看清铅封上的小字,而AI可以通过监控精准抓取铅封号后识别,让车辆快速通过。

  在危险品堆场附近,智能巡检机器人“小安”正准备去“上班”。高大的集装箱之间,小个头、“大眼睛”的“小安”显得格外可爱。“它四周有高清监控探头和热成像监控,可以检测场地内的温控情况,内置四合一检测仪检测危险货物,如果发现异常,它会原地停下报警。”冷危安全管理员金宇介绍。

  在陆域面积超300万平方米的港区内,写有“无人驾驶”的智能集卡和有人集卡在码头和堆场四处穿梭,十分“吸睛”。经允许,潮新闻记者登上了其中一辆智能集卡。坐在副驾驶座上,记者看到方向盘自动转动,卡车精准地按照指定路线行驶,识别到行驶路线上有其他车辆或障碍物,智能集卡会及时停车并鸣笛警示。

  在梅山港区,码头和堆场上的桥吊与龙门吊也大部分实现了远程操控,司机坐在宽敞明亮的操作间里,动动手柄就能完成装卸作业。作业环境提升,有效降低了司机的劳动强度,延长了司机的职业寿命。“原来我们要爬上爬下几十米,俯视下方,长时间低头作业。现在操作室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不用风吹日晒。”负责操控龙门吊的女司机聂一表示。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双芯大脑”,实现指令自动解析,堆场内集装箱自动抓取叠放,龙门吊大车自动化运行,只有在集卡车道上需要人工介入进行操作。目前已实现1个人控制3台龙门吊运转,不仅保障安全还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AI和双芯智慧大脑的助力下,“东方大港”效率大增。作为全球唯一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宁波舟山港正在用科技赋能,探索更多智慧方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潮声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每两分钟就有一辆集装箱卡车通过检验进入港区,每一分钟就有一箱货物通过远程吊机从货轮转运至码头,年吞吐量超一千万标箱……这里是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惊人效率的背后藏着什么硬核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