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31日讯(记者 王世琪 金晨)区位条件不够好、资源禀赋不够佳的玉环市,培育出一个颇具规模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当地拥有机器人产业关联企业52家,产值达7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5%。日前记者走访时发现,新兴产业的崛起得益于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玉环传统制造业发达,拥有精密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等多个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且生产逻辑、产品品类与机器人产业相通。这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造基础、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和广阔的市场。
产业兴起离不开企业的内生动力。玉环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因势利导,自主转型推动了机器人产业发展。
琦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派用机器人造机器人的火热景象——四轴scara机器人正在进行锡焊流水作业,六轴协作机器人精准抓取、贴磁瓦,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与此同时,桁架机器人接续下线,搭载工业母机快速运转。
深耕工业伺服系统领域20多年的琦星智能正逐渐实现从生产工业缝纫机关键零部件到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化升级。“伺服系统是工业缝纫机的关键零部件,应用到工业机器人上,则是‘大脑和神经系统’。”董事长林子春介绍,企业在杭州、广州等地成立研发中心,前后投资1亿多元开展智能机器人相关产品研发。目前琦星智能的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机装配、机床上下料、智能焊接、插件等各生产环节。
从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生产,全产业链支撑是玉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最大优势,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保障。
在产业链上游,玉环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可以直接为机器人产业提供配套。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了国家部委的多个工业机器人攻关项目,研发的机器人高精密RV减速器实现了国产化突破。
将生产环节落地玉环,环动科技有自己的考量。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前置处理环节均可以由本地及周边企业完成,最近的一家配套企业就在同一工业园区。”
往下游看,机器人制造各部位生产企业的完整度,让玉环实现不出市便可组装一台机器人。浙江梵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机器人末端抓手,开发出300余种适配不同场景的智能抓手,企业的一个重要客户便是琦星科技。“我们的抓手配上琦星的机器人主体,便可作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产品输出。”董事长黄永杰介绍。
当地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浪潮,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而“自产自销”模式则提高了产业的发展效率。浙江玉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踏入这条赛道的初衷是完成自身智能化改造,发现周边中小企业同样有迫切的转型需求后,便从汽摩配零件制造商转身成为工业机器人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当下,玉强机械将玉环中小企业作为主力市场,70%的产品实现本地销售,近年来企业产值每年保持翻番增长。
面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与前景,玉环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着力提供要素保障。在刚刚落成的南湾智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园区内的部分商住用地正通过整体规划调整重新转化为工业用地,旨在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眼下,产业园既吸引了本土企业集聚,又有精航(上海)智能科技、数字华夏(深圳)科技等链主企业在此成立机器人项目。目前全市共有在建机器人企业项目13个,总投资69.43亿元。
“玉环主攻机器人产业正当其时,由于起步早、有基础,已初步具备从核心零部件到本体整机制造的成链优势。得益于此,玉环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了全省中小特色产业集群。”玉环市委主要负责人列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小目标”:争创国家级机器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27年,形成50种以上“机器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精密关节模组制造引领地、智能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输出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先行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