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鄞州区五乡镇,一群身穿红马甲的村民志愿者成为清明时节公墓区“暖心风景”。
前日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66岁的陆岳明就起床了。半小时后,他准时出现在329国道明伦村入口,与其他10名村民志愿者集合。“清明期间人流量大,我们必须赶在第一批扫墓客到来前做好准备。”陆岳明边说边整理执勤点位上的物资。
陆岳明是明伦村村民。他已连续15年在清明期间执勤,给扫墓客指路,发放宣传资料,并为有需要的扫墓客提供矿泉水。
清明期间,祭扫、踏青活动增多。五乡镇已建立23支文明乡风劝导队,通过开展防火执勤、清理易燃灌木、墓区巡逻、交通要道执勤等方式,倡导文明祭扫,引导大家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方式缅怀故人。
“阿姐,祭扫时请注意用火安全。”在育王公墓入口处,村民志愿者张惠忠向每一名前来祭扫的市民发放平安宣传手册。手册上印有文明祭扫倡议、消防安全提示等内容。
服务中,张惠忠特别关注老年群体。当天,年近八旬的郭爷爷在家人的搀扶下从上海赶来扫墓。看到老人上台阶困难,张惠忠等人立即上前搀扶,一路护送老人到亲人墓前。“五乡是我的出生地,看到这些村民就好像见到了家人。”郭爷爷说。
在329国道宝幢入口,沙堰村村民志愿者梁海等12人忙前忙后。他们引导车辆有序停放,为携带重物的市民搭把手,甚至准备了应急药箱。“清明期间,早晚温差大。考虑到有不少扫墓客年纪大了,且舟车劳顿,我们这也是以备不时之需。”梁海说。
据介绍,3月26日以来,每天6点至下午2点,23支文明乡风劝导队的村民志愿者都会在执勤岗位上坚守。
如今,漫步五乡的田间巷陌,文明乡风处处可见。植树献花的多了,“厚养薄葬”的多了,“白事大办”的少了。“多年来,我们通过举办‘清明文化季’‘生命课堂’等特色活动,发掘和表彰‘绿色殡葬示范家庭’‘身边好人’等一系列文明乡风建设贡献者,以榜样力量引领村民参与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形成文明、环保、绿色的乡村新风尚。”五乡镇党委委员钱唯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