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7日讯(记者 杨振华 共享联盟·金华 陈浩洋)“开饭喽!”4月4日中午11时许,磐安县仁川镇天山村,17张大圆桌陆续坐满了扫墓祭祖的村民,其乐融融。这份独属于天山村的“清明饭”,大家已经连续吃了10年。
天山村位于磐安青梅尖山麓,平均海拔780米。由于山高路远条件落后,村民大多走出深山谋生,天山村一度成为“空心村”。每年清明祭祖扫墓,村民纷纷回乡,因为家中房屋、厨灶常年闲置,临时生火做饭成了难题。“就想让回乡扫墓的乡亲吃上一顿热饭。”2016年,在外经商的村民羊宝自掏腰包,张罗了10来桌饭菜,招呼村民一起用餐。
2018年,羊宝已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安排第三回“清明饭”后,村民们有了说法:都是乡里乡亲,不能只让羊宝烧,大伙应该轮流安排。提议通过,愿意烧“清明饭”的就在羊宝拿出的红纸上写下名字,每年轮流做东。红纸贴在了墙上,陆续更新一直排到了2042年。
没想到的是,当年村民自愿定下的事,这两年开始遭到一些村民的“强烈反对”。去年,83岁的羊耀安和86岁的羊秋贵要求“插队”,而且振振有词:“年纪大了,等不了!”
“羊宝书记,你看墙上的名单好两年没更新了。这次回来的村民更多了,能不能再续上几个?”在村里开农家乐的羊荣好拉住羊宝的手,指着褪色的“清明节伙食赞助清单”说。
取来笔墨和一张新红纸,抄录完旧名单后,羊宝提议想要报名的村民自愿续上名单。羊荣好迅速下手,在“2044年”后写下自己的名字。羊跃泽最后挤进人群,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2049年”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清明节责任编辑:黄泽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