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宁波、绍兴签约共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甬绍如何共建创新合作新高地

字体:
—2025—
04/09
07:49:09
2025-04-09 07:49:0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应磊

  浙江在线4月9日讯(记者 应磊)在“C”字形环杭州湾大湾区站上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C位”的当下,湾区南岸的甬绍两地正在形成更多共同话题。

  近日,宁波、绍兴签署《共促创新合作新高地 共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更宽视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谱写甬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是省级顶层设计的深化落地。2021年出台的《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对于杭绍甬一体化都市连绵带建设作出部署。

  框架协议以“共创世界级湾区创新合作新高地”作为关键词,这是两地全新谋定的一体化战略定位。在具体合作路径上,双方将通过产业联动、创新联盟、设施联通、平台联建、文旅联线、服务联享等六个方面,打造一批甬绍高水平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置身唱好杭甬“双城记”全局视野之下,甬绍此次战略协同绝非简单的地理接壤。当产业创新联盟打破行政藩篱,当科创走廊串联起杭州湾南岸创新极核,这场跨越山海的深度耦合,或将重塑长三角南翼的经济地理版图。

  迈向重磅城市群

  宁波和绍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如今,甬绍一体化开启新篇章。《框架协议》明确“共创世界级湾区创新合作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共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建设浙江大湾区等战略使命,集成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做深“错位+协同”“港+城”“陆+海”文章。

  共创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协作是关键。纵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三大湾区发展经验,在发挥核心城市职能与产业外溢扩散过程中,其他城市寻求与之错位发展的产业结构道路,从而使湾区经济发展形成合力。

  甬绍一体,同样在产业协同、有效治理等方面探索发展路径。比如,宁波的余姚、慈溪和绍兴的上虞深化“边界地区”共生共融共治,针对毗邻地区综合执法“空白地带”“交叉区域”等问题,联合开展跨域执法,探索跨区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又比如,宁波的奉化和绍兴的嵊州、新昌正在推动共建“特别合作区”,加快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文旅同兴。三方携手打造浙东黄金旅游线,共同打响“浙东唐诗之路”文化金名片。

  合力打造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区,这是两地的共识,在《框架协议》中得到明确:以共建“特别合作区”的理念,推动甬绍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携手打造浙东大运河文化和四明山生态文旅休闲体验区。

  “你中有我”深度融合,甬绍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协同联动。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和产业协同联动不断强化,两地在浙江乃至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上持续协同发力、输出动能,正成为更具潜力和影响力的“重磅城市群”。

  寻求更高价值链

  城市之间的抱团互动,如同引力场,不同能级、势差的城市通过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稳定的系统和紧密相连的共同体。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甬绍为代表的杭州湾区域,是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本盘和动力源。宁波和绍兴,产业链协同空间巨大,正在寻求全面对接匹配,实现高水平的互融共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绍兴一家制造企业因为宁波的材料供应和杭州的设计支持,让他们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5%。这种三方奔赴,不仅是政府的战略,更是企业的真实需求。

  去年,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宁波和绍兴是主体。该集群拥有强大完备的产业链,能够实现“从一滴油到一件衣”的全流程生产。

  “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推广”全链条政策体系赋能,一个包容共享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该集群集聚12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吸引大批风险投资机构,并举办世界布商大会、宁波时尚节等行业重量级活动。

  通过产业联动寻找更高价值链,是一体化的题中之义。《框架协议》指出,将迭代建设环杭州湾现代产业带,加强两地产业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深化宁波舟山石化上游原材料提取与绍兴石化下游精细化工生产合作,共同建设世界一流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基于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战略定位,高能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甬绍一体化的整体格局。比肩世界级湾区,高能级平台、高端产业和引领性项目布局是关键。打造湾区高能级战略平台,已成为甬绍一体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宁波前湾新区与绍兴滨海新区开展战略合作,形成以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两大新区获批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前湾新区智能汽车、滨海新区集成电路都被命名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根据两地达成的共识,双方将深化重大产业平台合作,协同建设前湾新区—滨海新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产业协作联动区,推动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建杭州湾南岸高端智造走廊和新质生产力先导区。

  增强同城化体感

  城市间的携手发展,互通互补,让区域更具温度。某种程度上,老百姓对公共服务“同城化”的体感,直接考验着一体化的“成色”。

  近年来,宁波和绍兴在城市规划、产业升级、交通互联、平台建设、文旅交流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已是“百花齐放”。从汤浦水库、钦寸水库实现跨区域供水,到贯通杭州—绍兴—宁波城际列车的运营,再到镇海中学嵊州分校揭牌开学,两地人民的情谊愈发深厚。

  “一体化不是口号,而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框架协议》中,从城际铁路到跨市医保结算,一系列民生合作清单正在落地。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立体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张网”,是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普遍规律。跨越147公里,全程2小时,可直接刷宁波或绍兴公交卡、微信乘车码、支付宝乘车码或单程票进出站。一趟列车让杭绍甬三地迈入“城际公交列车”时代。

  两地《框架协议》中,交通元素占据重要地位。例如,畅通两地国道路网,共同建立杭绍甬城际列车协同推进机制,协同开展沿杭州湾货运铁路通道研究等。

  作为浙东引水的重要水源地工程,钦寸水库由新昌和宁波分别按51%和49%的比例共同投资建设,每年向宁波提供大量优质水资源,有力补充了宁波城市供水。

  水资源的共享,让宁波与绍兴的抱团更加紧密。《框架协议》指出,将深化甬绍域外引配水合作,持续加强钦寸水库、汤浦水库等引水合作。

  基础设施联通和区域规划对接的最终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宁波和绍兴的一体化建设,正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内共建共享。

  从产业协同到民生共享,甬绍一体化正从“物理连接”迈向“化学反应”。未来,环杭州湾大湾区或将成为比肩旧金山湾区的“东方创新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高质量发展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