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国无人机竞速联赛(新昌站)比赛首日。
佩戴VR飞行眼镜的罗一萌深吸一口气,指尖按下遥控器启动键,搭载FPV(第一人称视角)系统的竞速无人机如离弦之箭腾空而起,在障碍赛道间以近200公里/小时的速度极速穿梭,宛若空中版F1方程式赛车。
这场被称为“空中F1”的较量中,罗一萌与国内的一众高手现场比拼,在第一轮资格赛上以单圈最快37秒的好成绩,进入次日的比赛。
在这个男女比例10:1的无人机竞赛领域,这位温州少女已然飞出属于自己的赛道。作为中国无人机国家队成员,罗一萌在2024年世界无人机竞速锦标赛中斩获女子组季军,17岁便在无人机项目中获评国际级运动健将。
赴新昌参赛前,这位少女飞手接受温度记者专访,谈她的对无人机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设想。
温州女生竞速“空中F1”
无人机竞速运动是一项高科技体育运动,隶属于国际航联航空运动序列——F9U。目前无人机竞速已成为2025年全运会和2025年世界运动会项目。比赛中,无人机加速到100公里的时间不到两秒,常以近2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因此也被称作“空中F1”。无人机操控员被称为“飞手”,而无人机竞速选手则是这一领域的“天花板”。
罗一萌在新昌站比赛现场。
在新昌的比赛中,无人机每一个拉升、下降、转弯动作都牵动观众和网友的心。五架无人机同时从展示台上高速起飞,冲着预设的跑道急速飞去。罗一萌很享受无人机在她的操控下在空中风驰电掣的感觉。按照比赛规则,所有选手要进行三轮比赛,每轮飞三圈。从九圈中选出最佳三圈的成绩拼“双败赛”资格。决赛将在下周一举行。
第一轮比赛中,罗一萌最佳成绩为一圈37秒,这在她以往的赛级中可以排到前三。“有几个月没比了,上手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对成绩还算满意。”罗一萌在赛后接受电话采访时难掩兴奋,她说天气有点热,凳子有点不舒服,但是自己比赛的状态还不错。
这项极速运动中,这位拥有超乎年龄冷静和果敢的女生,已历经多次大赛考验。2024年10月底,作为无人机竞速领域的顶级赛事,FAI世界无人机竞速锦标赛在杭州举办,全球顶尖“飞手”上演激烈的同台竞技。代表中国队出场的罗一萌一飞冲天,斩获女子组季军,创造了中国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彼时,她系统学习无人机仅一年多。
全能型的“飞手” 从不定义自己
与其他年轻“飞手”最大的不同,罗一萌是个全能型选手:能飞、能修、能安装,拆修部件俨然一个“老师傅”。“没办法,孩子一个人在杭州读书,很多事情都要她自己上手做,反倒练就了一些技能。”罗一萌的妈妈周女士说。
在周女士的记忆里,罗一萌从小就不像“别人家的女孩儿”,别的孩子在过家家,罗一萌在拆乐高,其他人在学乐器,罗一萌拿着螺丝刀拆小家电。
父母始终支持她打破性别刻板印象,鼓励多元发展。小学阶段,她常参加航模、车模比赛,多次斩获市级奖项。
罗一萌小学四年级入选校无人机科创班。
就读温州籀园小学时,罗一萌四年级入选校无人机科创班,自此萌生“飞行梦”。她的启蒙老师便是温州航拍“大神”陈磊。“从小就想当飞行员,但是我体质不行,那就换一个方式飞翔。”
初中那几年,忙于学业,罗一萌都没有继续飞无人机。在选择高中择校时,她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我学业成绩一般,和父母商量后,他们也同意我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去发展。”
2023年,罗一萌考入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成为全国首个无人机训练专业的12名新生之一。
从小喜欢“拆家”的罗一萌
面对“起步晚”的困境,罗一萌经常给自己“加练”,最高的时候一天进行14小时高强度训练:周末从早6点持续至深夜的模拟器操作,深夜偷练模拟器操控。
每场比赛后,即使再晚她也坚持花2小时拆装检修和调试设备。既保障次日比赛,也锤炼技术水平。
半年后,她首战长三角无人机竞速公开赛。“那场临时夜赛的摸黑飞行,我的飞机连led灯都没有。虽然比得艰难,但是我也完赛了,还拿下了第四的成绩。这让我确信这条路走对了。”此后一年,她接连在重量级赛事中崭露头角。
专业学习半年后,16岁的罗一萌便凭出色的战绩入选中国无人机竞速国家队,有了更多与国内外顶尖级高手同台切磋的机会。
用实力打破质疑
相较于其他飞手,罗一萌的空间感很强。“脑内3D建模”是她的制胜秘诀之一。 她解释说,“拿到赛道图纸后,我会在记忆时同步构建立体飞行路线,将平面赛道图纸转化为立体飞行路线。”这种空间重构能力令教练都为之赞叹。
别人以为她极具天赋,但是其实她更擅长努力。在无人机以200公里时速呼啸而过的瞬间,精准操控需要超越常人的反应速度。被问到怎么做到准确无误,罗一萌说“就是练出来的”。单日更换70余块电池的高强度练习成为常态。
独自在外求学,罗一萌练就能飞、能修、能装的技能。
罗一萌的成长路上,没少遇到质疑。小时候被质疑不像别人家女孩,长大后也会被质疑是否能做个优秀的“飞手”。对此,罗一萌很是淡然,那就“不断训练,再次用成绩证明自己”。
虽然无人机竞速领域刚起步,但是也越来越卷。面对层出不穷的年轻对手,17岁的罗一萌坦言有了“年龄焦虑”,为保持竞争力,她定期进行反应力特训。
被问及入行条件,罗一萌觉得:“具备进取心、一定的经济基础,最重要是抗压能力一定要强。”
罗一萌的妈妈周女士坦言,女儿学习至今已经花费20余万,主要花费在机器耗损上,俗称“炸机”。“到现在,罗一萌通过打比赛也先后拿过5万奖金。虽然现在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但是我们更看重这行未来的前景。”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罗一萌这样的职业选手,未来除了担任无人机竞速教练外,今后从事测绘、航拍等领域,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2025年,罗一萌预计要参加七八场大型赛事,她给自己立了小目标:国内女子组保二争一,国际全类型选手排名前50。
结束采访时,少女飞手想对有同样爱好的人寄语:人生不是一条路,选择自己喜欢的很重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