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七年拍下五十多万张照片

“打鸟大爷”镜头里藏着一本“飞鸟集”

字体:
—2025—
04/14
08:43:43
2025-04-14 08:43:43 来源:金华晚报 记者 吴越悦

  @布谷:近日,演员李现“打鸟”引发广泛关注,不仅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还吸引了多地文旅部门的互动邀约。4月10—16日是全省“爱鸟周”,在金华也有一名“打鸟大爷”,用镜头在绿水青山间记录一本“飞鸟集”。

  拍鸟要起早贪黑 跋山涉水

  沈锦潮今年69岁,退休前是一名教师。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婺州公园学习摄影,正好看到公园里在举办鸟类摄影展,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引人注目,他当时就有了记录城市鸟类的想法,并得到儿子的支持。不久,儿子给他买了一套专业设备,从此,他将手中的镜头更多地给了鸟儿们。

  沈锦潮边拍边学习,认识了不少鸟,了解它们的习性、状态,它们的恋爱期、孵卵期、育雏期……他想把鸟儿的精彩或温情瞬间定格,让美好永存。

  金华市区的湖海塘、婺州公园,金东区的南王埠,兰溪的兰湖、常满塘等,都成为沈锦潮常去的打卡点。除了一般的翠鸟、鹪莺、水雉、白鹭、白琵鹭、绿头鸭等,这两年,他还在金华拍到过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白鹤、东方白鹳、彩鹮等。

  拍鸟要起早贪黑,背着“长枪短炮”以及近10公斤的行李跋山涉水,有时候为了拍摄一只鸟,要等待很长时间。但是,拍鸟人却乐此不疲,沉浸其中。

  为了观鸟、拍鸟,他经常天还没亮就开车带着“长枪短炮”和一堆装备出去觅鸟,有时去的地方远,便会随身携带好面包、饼干,在拍鸟的地方一待就是一天。

  拍摄设备在变 不变的是保护鸟类的心

  沈锦潮说,拍鸟虽然艰辛,但也会遇到一些“小美好”。比如两只鸟谈情说爱,一般雄鸟会先示爱,嘴上叼着雌鸟爱吃的食物,作为定情信物,如果雌鸟接受了,那就算确定关系了。之前,他就看到过雄翠鸟叼着一条鱼向雌翠鸟示爱。

  在拍鸟过程中,他也见过感人一幕。有一次,鸟妈妈在给小鸟喂食后离开。忽然天空下起雨,鸟妈妈迅速飞回鸟巢,张开翅膀为小鸟遮风挡雨,雨过天晴,又飞向远方给小鸟觅食,“像极了人类的母爱”。

  有时候小鸟遇到困难会向人类求助。在一次拍摄过程中,沈锦潮头顶上忽然飞来一只鸟叫个不停,刚开始他觉得奇怪,随后看到它飞到鸟巢下面的草丛中鸣叫,才发现有小鸟掉进草丛。“这是在向我求助。”好在鸟巢离地面不是很高,他捡起小鸟,想尽办法将其送回鸟巢。当小鸟回巢后,鸟妈妈也安静了下来。

  沈锦潮说,每个地方的鸟都独具特色。这几年,他还走出金华,去全国各地拍摄鸟类,最远去过云南省盈江县。截至目前,已经去过23个省,自驾行程5万多公里,拍摄了400多种鸟。

  除了相机,沈锦潮还学会了无人机拍摄。他表示,根据鸟的大小、飞行速度、距离、天气状况等,可随时调整拍摄设备、参数,但唯一不变的是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不惊动鸟类。看到有人伤害鸟类,他也会上前制止。

  希望用镜头拉近更多人与自然的距离

  沈锦潮说,观鸟、拍鸟不但自己被大自然的美好治愈了,还能把这些美好分享给更多人,感染更多人。多年来,沈锦潮拍摄了50多万张照片,他通过微信朋友圈、美篇等渠道,跟大家分享。

  谈及近几年来的“观鸟热”,沈锦潮颇为感慨。

  他告诉记者,利用闲暇时间到公园漫步寻鸟,辨别它们的种类,观察它们如何觅食、迁徙、社交等,已经成为许多市民青睐的休闲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同城“鸟友”热衷于晒出自己的观鸟日志,互相交换本地的新鲜“鸟讯”。很多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情报中心”,通过各个观鸟人,也间接形成了一张鸟类保护的监测网。

  大家互通的“鸟讯”多了,说明关注鸟的人也增多了。人们被鸟本身的美所吸引的同时,这座城市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鸟是自然界最具灵性的动物之一。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如何,鸟的“投票”最公正,也最直观。城市中出现的鸟类越来越多,促使观鸟活动也日渐火热,这既折射出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本能好奇与需求,又能唤醒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进而投身到具体的保护行动当中去。

  观鸟也是观城,沈锦潮希望用手中的镜头拉近更多人与自然的距离,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公园;镜头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沈锦潮边拍边学习,认识了不少鸟,了解它们的习性、状态,它们的恋爱期、孵卵期、育雏期……他想把鸟儿的精彩或温情瞬间定格,让美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