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1日讯(记者 应磊 通讯员 沈天舟 李敏 崔宁)大模型与AI辅助编程、工业智能与数字孪生……20日,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算法大会在宁波海曙区举行,众多计算机领域的“大咖”齐聚一堂,以多场学术论坛共话人工智能的发展新路径。这场科技盛会的举行也标志着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算法能力大赛总决赛顺利落幕。
经过前期区域赛的激烈角逐,从来自全国1243所高校、276个城市的万余名选手中选拔出来的500名佼佼者晋级此次总决赛。赛事设置人工智能与安全两个赛道,选手们在18日和19日两个比赛日内,完成共计16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竞赛。
算法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本次算法能力大赛,构建基础算法、专业算法、工程算法三位一体的格局;从经典的算法优化设计到行业产品的建模解析,再到工程的落地实现,考察了选手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说。
经过两天比赛,大赛共产生金银铜奖99人次,其中不乏同时在人工智能与安全双赛道均有斩获的精英选手。“赛前我就报名了双赛道比赛,我常参加国内外的算法大赛,这次比赛给我带来一定的挑战。”双料金奖得主、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吕耀维说,“这次大赛也为不少学生提供了实战经验。”
从去年5月与中国计算机学会签约合作,到如今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算法能力大赛暨算法大会落地,宁波为何接连受到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青睐?
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完备的人才培养生态是关键。“宁波扎实的工业根基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场景,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浙江大学教授、大赛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王灿表示,不少宁波的中小学开设编程与算法课程,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优质后备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