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2日讯(记者 胡静漪 王凯艺 通讯员 郑振国 任骏)最近,王文杰飞到香港发布了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4全年业绩。其中研发开支超过29亿元,较上年增长13.9%,这是他和舜宇继续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底气。
王文杰是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舜宇前身)的第一名大学生,36年来,他历任多个管理部门、子公司负责人,去年底升任公司行政总裁。
王文杰的自信,来自他和舜宇一次次地跑在产业发展的前面——世纪之交,集团高层和王文杰都坚信拍照手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力主研发手机摄像头模组,并由王文杰主导推进,随后赶上了智能手机的风口;2010年,他看好3D深度感知传感器,又接轨了人脸支付、机器换人的时代。
凭借一枚枚镜片,如今的舜宇搭建起近400亿元产值的光电王国,实现车载镜头、手机镜头、手机摄像头模组、玻璃镜片4类产品的全球销量第一。2024年,实现营收382.94亿元,尤其显眼的是净利润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4%。
踏准时代发展的节拍
王文杰身上有许多开创者的标签,比如把检验科升级为品质管理部,获评企业首个ISO冠标;把企业研究院设立在杭州,现已孵化出两家高新技术企业。
按照“跑在前面”的目标执行下去,做出成果,他很有经验。
现在的舜宇,70%以上的业务来自手机镜头及模组。1999年,舜宇提出从单一的传统光学转向传统光学与现代光电并举的战略。当时,企业主产相机镜头,要不要尝试手机摄像头模组?内部有很多反对意见。
主流声音认为,手机是通讯工具,摄像功能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光学要往高精尖发展,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太掉价。还有人担心舜宇在光电方面没有核心能力支撑,做不好。
王文杰有自己的思考,从过往发展经验来看,相机、电视都在往数码化、数智化方向发展,“终端无法定义”。既然是变革,就不能固守原有的领域,跳一跳够得着就可以做,手机正是集团转型的好路子。
决策定了,理由倒着找。王文杰语气轻松而坚定:“只要是为了公司和集体利益,旗帜鲜明地坚持,少数就会变成多数,先行者要有信心和勇气。”
随着社交平台普及、单镜头变多镜头,手机镜头和摄像头模组产品迎来了10多年的长红。2006年到2015年间,舜宇产值规模从十亿级跃升到百亿级,和传统光学企业拉开距离,实现“升维”。
“我们专注主业,但不是靠一个技术通吃。”王文杰一一细数,手机镜头及摄像头模组、车载镜头及摄像头模组、显微镜、XR(扩展现实)眼镜、机器人,“我们寻找一个个和光学结合发展的领域。”
踏准时代发展的节拍,必须嗅觉敏锐。
眼下,公司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一方面赋能产品,光学提供视觉感知,人工智能提供信息处理和决策,两相结合将造就智能硬件的大发展;另一方面赋能制造,人工智能提升企业研发、制造、检测等全流程的质量与效率,高端制造将是我国立足世界之林的关键。
回过头来,他颇有体悟:“世界是变化的,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未来,要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随着多年行业积累,用心感受比理性判断的范围大得多,也更可靠。也正因此,他形成了特有的决策方式,“用脑思考,用心判断,摆脱固有规则和旧知识的束缚。”
始终“跑在前面”
近些年,消费电子市场趋于饱和,舜宇的市值回落到最高峰时的一半。不过,王文杰没有焦虑,这样的底气来自面向未来的研发布局,“要保持定力和敏锐。首先,产业没有落伍,不要慌。其次,如果有问题,一定在内部。”
作为创新源头,成立于2016年的舜宇中央研究院是纵览全局的机动部队。王文杰一直兼任研究院院长,每周一从余姚跑到杭州推进工作,有“星期一院长”的名号。
他坚信,即使是不讲求生产效益的研发部门,也要做“有价值”的创新。关键在于要找到底层的需求点,这就需要培养洞察市场的能力。
“作为产业链上游,尽管一些下游企业客户提出了订单需求,但并不等同于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更不能代表未来的市场趋势。不要看友商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王文杰反复强调的观点让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印象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跟随行业风潮随波逐流——这延续了“跑在前面”的理念。
行业发展已经多次证实了这一点。早年间流行过的不少产品,刚出炉时被业内寄予厚望,却在市场上昙花一现。因此,不必纠结于眼前的起伏,也无需追逐一时的热潮,而要形成自己的判断逻辑,力争布局未来。
10多年来,XR智能眼镜经历了技术迭代和市场演变。2014年初步商业化时一度投资激增,随后几年因产业链成熟度较低,经历了起起落落。不过,舜宇中央研究院一直看好其发展前景,在2017年切入XR智能眼镜赛道,持续投入研发,这些年在软硬件多维度进行了全面布局。
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业务合作和订单纷至沓来,超过了研究院承接的能力。2021年,王文杰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孵化浙江舜为科技有限公司。短短3年,舜为科技已实现上亿元产值,还带动全集团XR眼镜产值占比达到5%。随着市场需求升级,显示效果、交互体验、穿戴舒适度……研究院还在与舜为科技协同修炼内功,等待市场爆发点的到来。
面对行业内卷,王文杰有着淡然心态。在他看来,内卷不过是市场竞争,比的就是谁能抓住市场变化中的机会,企业要审时度势,始终做有价值的技术突破。
找到更多同行者
1989年,王文杰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毕业,踏入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创始人王文鉴告诉他:“大学生在乡镇企业将大有作为!”在良师带路下,他飞速成长。
现在的王文杰也有此体会:“管人理事要精准,总裁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找到人。”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的印象里,总裁的朋友圈很大很广,有不同领域的企业界朋友、各类高校的教授朋友,不管是市场开拓还是技术攻关,他总能找到关键人物。
尤其在科创领域,他要找的人,同样渴求“跑在前列”,或在尖端领域求突破,或在热点中冷静质疑。比如,聘任浙大光电学院教授为舜宇研究院的兼职副院长,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制造环节,大大提高了光电制造领域核心工序的良率与效率;挖掘并引进一名海归行业专家,探索行业前沿的液晶光学技术,并尝试在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
有时,一些新技术在业内风声不小,极具开创性和颠覆性,但到底可不可行?王文杰会安排研究院与科研机构联合论证。经研究,有些技术应用效果不佳,难以商业化。对热点技术的科学证伪,背后是科研团队的不盲从,但研究院还会以动态的眼光持续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
多年来,舜宇遵循“共同创造”理念,意在“防止家族化”,建立了股权激励等“钱散人聚”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外获取智力支持,对内建设人才队伍,王文杰不断丰富着“共同创造”的内涵。
王文杰升任行政总裁前,创始人王文鉴又送给他一句话:“阶段性成功,还要再谱新篇章。”
从近400亿元向千亿元目标进发,舜宇的新传怎么写?王文杰信心满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