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问我,青春是什么样子?
我回答,或许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我们总能在时代的坐标中找到鲜明的注脚——是奉献中的坚守,是创新时的突破,是创业路上的坚韧,更是每一代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担当。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回想百年风云变幻,我们看到青春一脉相承——是炽热,是昂扬,是永不停歇的奔赴与创造。也许,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在这个属于青春的日子里,我们梳理习近平总书记部分重要论述,推出“青春的样子”五四青年节特别策划,通过几名平凡青年的故事,致敬闪闪发光的青春。
奉献
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5年5月,习近平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
坚守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2024年,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寄语新时代青年
就业创业
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2024年5月,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创新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2024年10月,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
机场志愿者胡恒力:奉献让我们永远年轻
这几天,结束早班工作的胡恒力并没有回家过节,而是披上志愿者红马甲,快步走向宁波机场航站楼出发大厅,她走路带风,脸上带笑,如阳光般温暖出行旅客的心田。
26岁的胡恒力是宁波机场地勤人员,“五一”假期,她的工作量原本就比平常大很多,但她总要在结束工作后开展志愿服务——早班结束后,她在自助值机区指引旅客操作;晚班开始前,她又出现在国际中转柜台协助翻译。
“机场地勤的工作经验就像给我装了个‘需求雷达’。”胡恒力笑着说,她不仅能准确描述两个航站楼值机柜台布局,还能精准指出母婴室、医疗点等设施的具体位置,是同事口中行走的“机场百科全书”。常年穿梭在候机大厅,让她练就了独特的职业直觉——只需扫一眼旅客神态,就能迅速捕捉对方需求。
这种敏锐在前几天就派上了用场。当时正在做志愿者的胡恒力,目光突然被人群中一个特殊身影吸引:一名坐在轮椅上的旅客双臂固定着支具,眉头紧锁,眼神透着焦虑。她立即快步上前,半蹲下身轻声询问。原来这名双手骨折的旅客因体内金属植入物需提前联系航空公司申请特殊服务。
胡恒力一边通过对讲机协调专属轮椅,一边联系航空公司说明情况,她推着旅客避开人流,走快速安检通道,途中还不忘轻声安抚。抵达登机口后,她又与机组人员仔细交接注意事项,直到将旅客稳妥安置在座位上。临别时,旅客握着她的手说:“小姑娘,谢谢!下次坐飞机,还希望能遇见你!”
这样的温情片段,不过是胡恒力志愿服务日志中的一页。作为掌握英语、西班牙语、日语三门外语的“机场语言担当”,她曾为西班牙籍旅客找到被错拿的行李,在深夜协助滞留的日韩旅游团改签。
“为什么要这样拼?”面对提问,胡恒力眼角带笑,翻转手机向记者展示屏保——那是一张信笺的照片,内容是她去年帮助过的一名老奶奶写的感谢信。
说起志愿服务,她的眼神愈发温柔:“每次听到不同口音、不同语言的‘谢谢’,所有的疲惫都瞬间化作了温暖。我们也会老去,但在春青时代的奉献,让我们永远年轻。”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嘉彬 通讯员 蒋钦卿 文/摄
乡村医生余梦蕊:留守乡村,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清晨的阳光洒进宁海县力洋镇中心卫生院的走廊,余梦蕊的白大褂像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色。她快步走进病房,俯身检查一名老人的输液情况。老人眯着眼笑,粗糙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胳膊:“小余医生,有你在,我心里踏实。”
2016年,从宁波大学医学院毕业的余梦蕊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力洋镇,成为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八年来,她既是住院部医生,也是120急救医生,还是乡亲们的家庭医生。她走遍了全镇18个建制村,在田埂上、村屋中、急救车里,写下了属于她的青春故事。
“01、02、03……”去年六月那个惊心动魄的清晨,余梦蕊跪在长街镇青珠农场的水泥地上,汗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患者身上。16分钟前,她接到急救电话时还在整理病历;此刻,她的双手已在与死神争夺一名大妈的生命。胸外按压让她的手臂酸胀不已,但监护仪上那道重新跳动的绿色波纹,让所有疲惫都化作了欣慰。
这样的生死时刻,余梦蕊经历了太多次。最让她痛心的不是急救的艰辛,而是赶到现场时看到乡亲们手足无措的样子。“如果当时有人会心肺复苏……”这个念头让她有了一个心愿:她要一个村一个村地科普急救知识,让每个村民都掌握急救技能。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4年,余梦蕊在宁波市急救技能竞赛中夺得一等奖,随后又在省级比赛中拿下二等奖。荣誉加身,她却说:“奖杯摆着看看就行,但救回一条命,能让人记一辈子。”
夕阳西下,余梦蕊整理好药箱,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八年来,她在这里结婚生子,早已把根深深扎进了这片土地。
在乡村振兴的画卷里,乡村医生或许只是其中浅浅的痕迹,但却以仁心为笔,描摹出乡亲的健康之路。余梦蕊说:“留守乡村,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王珍珍 文/摄
餐饮店负责人陈海明:青春是永不丢失热爱,用创业思维就业
28岁的陈海明已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他说,青春是永不丢失热爱,即使披荆斩棘,依然鲜衣怒马。
十年前,陈海明从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毕业,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好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录用了他,但他需要从打杂做起。凭借认真的态度和责任心,陈海明从实习生干到了部门经理,那一年,他刚刚20岁,虽然已经“事业小成”,但内心却格外“不安分”。
“五星级酒店虽然看起来气派,但是客群已经固化,和同行抢着‘分蛋糕’,没意思。我要到更‘基层’的市场,做那个‘做大蛋糕’的人。”他暗自下定决心。
2017年,他入职巴邑火锅。那一年,巴邑品牌成立不久,在宁波仅有两家门店。老板告诉他,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在宁波拓店。
这种“做大蛋糕”的冲劲,和陈海明的进取心一拍即合。
成为巴邑火锅一家门店的主管后,陈海明才发现,店内情况格外复杂。不仅装修陈旧,客户不愿意来,而且已经换过几任店长,员工“军心不稳”。
陈海明一手抓装修、一手抓管理,早上8点到晚上11点都“泡”在店里,下了班,还要拉着店内的管理人员开会,复盘店内情况。
有一次,店员不小心做错事,被客户投诉,他主动出面向客户道歉,担下责任,不但没有惩罚店员,反而耐心安慰指导店员。
三个月过去了,陈海明主管的门店焕然一新,销售额也大幅提升,陈海明跳过“见习店长”的晋升步骤,被提拔为店长。在他的管理下,第二年,门店营业额几乎翻倍。
如今,陈海明已经成为巴邑火锅最年轻的市场总监,管理着宁波20多家门店。“年轻人要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用创业思维就业,是对青春最好的回应。”陈海明说。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尹幸芷 文/摄
青年博士钱勇:探索既是挑战,也是乐趣
在甬江实验室的多维度功能碳材料研究组实验室,经常能看到钱勇在调试电化学测试设备,他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充放电曲线、认真记录相关数据的样子一丝不苟。
钱勇今年29岁,202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制造一块普通电池或许不难,但要研发出符合汽车启动电源等设备要求的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电池却充满挑战。”钱勇解释道,能量密度决定电池容量,倍率性能影响充电速度,如何平衡两者实现综合性能最优化,至今仍存在技术难点。
钱勇所在的多维度功能碳材料研究组共有29名成员,团队分工明确:有人专攻工程转化,有人对接产业需求……而他负责的则是一个需要探索未知的领域——与碳原子“对话”。
“这是一项基础研究,虽然难以预测过程和结果,却是创新的基石。”钱勇认为,不断地探索既是挑战,也是乐趣,更是青春的执着。
来甬不到两年,这名来自安徽的青年博士却经历了三次蜕变:从最初专注理论突破的“科学探索者”,到以主要执行人身份参与900万元硬碳技术开发项目的“创新实践者”,如今正在成为宁波这座科创之城的“城市合伙人”。
实验室窗外,不少工人和机械正在作业。据钱勇介绍,那里是团队即将投用的电芯产业化车间,未来将增强科研与产业转化的衔接能力。团队近期还接到通知,将与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产业与科研联合攻关,定能产生更高效的创新成果。”钱勇对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