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2日讯(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徐炜)“米饭的香气、黏度、弹性、回甘,每一项都要细细品味,腮帮子都嚼酸了。”5月9日至10日,杭州市富阳区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推进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专家轻轻拨动碗中米饭,仔细观察米粒透亮度,入口细嚼。
鉴评现场,工作人员对数十台电饭锅反复清洗,逐一称重、编号。“水质、蒸煮时间必须完全统一。”蒸煮组组长于永红解释。此次参加鉴评的,是农业农村部稻米质检中心收到的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个推荐品种。
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专家评审现场,专家们正在细品打分。 通讯员 陈鎏琰 摄
从称米到专家品尝,一组样品需1小时50分钟,组间间隔严格控制在30分钟。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像在实验室操作精密仪器般对待每一锅米饭。最终,标着编号的米饭被盛入统一器皿,连同打分表、餐具一同送至鉴评室。
这场“米饭高考”的评审团堪称豪华——粳稻组和籼稻组各15名专家,分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领衔,成员包括国内水稻知名专家、省级行业管理专家等。
每组粳米样品旁都有一碗日本越光米,籼米则对标泰国香米,鉴评室内,专家们的评判近乎严苛。“气味要清新自然,外观结构需颗粒分明、不能粘连,适口性要软硬适中、嚼劲足,滋味要有回甘、不能发涩,冷饭后质地不能变硬。”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所长郑文静将米饭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后马上漱口。
最终评选结果揭晓,入围的22个“全国好味稻”中,一个带着浙系血脉的品种格外亮眼——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宁波正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选育的“华浙优281”。“吃起来爽滑弹牙,米粒细细长长的,形态特别好看。”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高级农艺师刘鑫竖起大拇指。
“过去我们追求‘高产’,现在更要问一句‘好吃吗’。”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水稻科技创新高地,浙江水稻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近五年累计审定164个新品种,有97.1%都是米质三等及以上的“优质稻”,二等及以上占比高达64.7%。
“粮食安全不仅是‘量’的安全,更是‘质’的提升。”谢华安院士捧起一碗刚出锅的“华浙优281”表示,希望更多老百姓主动选择国产好米,希望更多粮农因品质增收。
如今,米质优、食味好、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质稻主导品种,正在浙江50余个水稻主产县市开展品种示范,约800万亩晚稻中优质稻种植超八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