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4日讯(记者 纪驭亚 周琳子 通讯员 夏雯雯)近日,温州发布区域科学教育发展力指数及相关报告。
“以前评估初中科学学科质量主要看学生考试成绩,我还是头一次这么立体地了解学校的科学教育情况和学生对科学课的真实感受。”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副校长刘荃说。他拿到的该校春晖校区《初中科学教育发展力监测学校报告》对学生的科学学业表现、学习体验、学校管理、课程建设与实施、教师教学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各项指数和分析。
去年9月,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温州,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力监测三年行动计划。温州不再用单一的学业成绩来评价科学学科教育质量,而是通过“学生成长力、学校培育力、家社支持力”三大维度,构建起包含11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的立体评价体系。
过去大半年里,评估组用纸笔测试、人机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温州全市158所初中、5万余名八年级学生、1728名科学教师及5万名家长进行监测,最终形成市级、县级和学校的三个层次的报告。从反馈来看,不同群体对报告的关注点也有不同侧重。
例如,作为分管科学教育的副校长,刘荃最为关注的是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态度等方面的评估指数,“对学校提升科学教育水平来说,是非常刚需又很难获取的数据。”
瓯海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宏则非常关注“家社支持力”维度的监测指数:“我们之前在科学教育质量中较少关注这些维度,例如校外科学场馆开放情况、科普研学路线等,都需要进一步推进。”
按照监测周期规划,温州将在小初高覆盖科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并保持三年一轮的监测频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