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让文化瑰宝在创新中传承

秀洲新增8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字体:
—2025—
05/14
11:08:27
2025-05-14 11:08:27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钟淑婷 通讯员 郑善昌

  近日,嘉兴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秀洲区洪合棕编、金三塔丝针织技艺、兰台中医药文化、歇夏民俗等8个项目入选。这些承载着历史文脉的非遗瑰宝,正以创新姿态融入当代生活,成为推动地方文化繁荣的强劲动力。

  “此次入选的非遗项目涵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四大类别,每一项都深深扎根于秀洲本土,是当地文化与习俗的生动写照。”秀洲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指尖艺术到舌尖美味,从传统医道到民俗风情,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研究地方文化的珍贵样本,更是秀洲文化的独特标识,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与人文传承。

  在传统美术领域,洪合棕编堪称一绝。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洪合棕编以当地棕榈叶为原料,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精美的艺术品。从图案构思到选材编织,每一个环节都由艺人独立完成,细腻的创作风格生动展现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匠人们通过蒸煮、晾晒提升棕榈叶韧性,运用单编、双编等多样技法,结合铁丝塑形、面塑填充,赋予作品栩栩如生的形态。洪合棕编积极拥抱时代,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技艺,创作出卡通手办等新颖作品,并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成功拓宽了市场空间。另外,“非遗进校园”“直播云课堂”等创新传承模式,更是让这项古老技艺不仅扎根本土,更通过网络,成为向全国展示秀洲传统美术的亮丽名片。

  金三塔丝针织技艺、宏达烧鸡制作技艺、丝绵服饰制作技艺等项目的入选,是秀洲区传统技艺保护的有力见证。面对传统技艺日渐式微的困境,秀洲区积极挖掘、保护和传承,让这些珍贵技艺焕发新生。以金三塔丝针织技艺为例,它以丝绸文化为底蕴,制作工序精细考究。从春蚕茧筛选、特定环境缫丝,到织绸、染色、缝制,每一步均凝聚了匠人的智慧。嘉兴金三塔丝针织有限公司百年传承创新,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将“秀洲农民画”等非遗元素融入设计之中,使丝绸成为文化传承的时尚载体,引领高档纺织市场潮流。

  以传统医药类别入选的兰台中医药文化,传承着传统医道。自清朝乾隆年间名医徐大椿创立兰台药局以来,这一中医药文化便在秀洲生根发芽。如今,兰台药局以中医体验馆为阵地,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依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君臣佐使”理论配伍药材,确保药效纯正。同时,药局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标本展览等活动,将中医哲学融入日常问诊,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承载着幸福美满之意的歇夏民俗,至今还在油车港周边传承。何为歇夏?以前是新婚夫妻婚后的第一个夏天,丈夫会带着婆家制作的米花回娘家探亲,妻子则在娘家小住几日。返程时,娘家准备米花让女儿带回婆家分赠邻里,这种民俗既增进了夫妻情感,也促进了邻里和谐。米花制作工序繁琐,从淘米磨粉到油炸成形,每一步都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地,乡邻们携手制作米花,在互帮互助中延续着这份千年的文化记忆。

  深耕非遗保护多年,秀洲区已构建起完善的传承体系。全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4项,市级36项,区级52项。未来,秀洲将继续夯实非遗保护传承,落实保护措施,持续推动非遗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让这些文化瑰宝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绽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秀洲;非遗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