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智能医疗再升级,浙大二院构建全场景智慧医疗新生态

字体:
—2025—
05/15
14:47:58
2025-05-15 14:47:58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朱平 通讯员 方序 童小仙

  “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让浙江的人工智能实力备受瞩目。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进程中,聚焦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成为深化“数字浙江”建设的聚焦点之一。

  对医疗领域来说,去年起,生成式AI技术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席卷整个行业,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人人享有AI服务”为核心理念,开启了未来全景智能医院时代。

  去年,浙大二院发布了全国首个嵌入电子病历系统的医疗AI大模型Medcopilot,开创AI与临床诊疗深度融合的先河。“在浙大二院,AI不仅是医生的超级助手,更是医疗服务模式革新的核心引擎,从科研数据挖掘到医院管理优化,构建‘算力-模型-数据’的三位一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表示,医院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医疗服务模式升级,建立开放、协作、共赢的智慧医疗生态,最终是为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转化提供可复制的“浙大二院方案”。

心脏介入手术中,胡新央教授(前排右)操作AI赋能的定量血流分数,王建安院士(前排左)指导制定介入治疗策略。受访者供图

  突破传统通点,重构诊疗全流程

  在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的介入手术室内,王建安院士正和团队应用AI赋能的定量血流分数,为患者制定介入治疗策略。

  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通过三维血管重建和血流动力学模拟,可快速精准评估心肌缺血状况。与传统要放一根压力导丝进去才能检测技术相比,诊断效率提升300%。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技术能通过虚拟支架植入模拟术后效果,上线以来已减少11.5%非必要心脏支架植入。

  就在今年3月,这项自主研发的AI技术,被王建安带到了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这个全球最大、最有影响的心脏大会上,惊艳了世界同行。

  对浙大二院的医生来说,AI这个超级学霸,成为他们身边越来越重要的临床助手。

  深夜,浙大二院解放路、滨江及城东院区的无人值守数字病理室内,扫描仪蓝光闪烁,内置显微镜正在自动“观察”,当天的1600余例标本正快速转化为数字信息,同步上传至百万级切片的“数字病理云平台”,同时AI会自动标记部分病例阳性区域,给出初判结果。

  “数字病理与AI极大地助力我们打破诊断时空界限,让我们更快更准地完成肿瘤诊断与预后预测。就比如今晨第9例胃肝样腺癌活检标本,智慧病理系统自动关联患者3年前肝穿刺病理,为我们提示了原发灶的溯源方向。”病理科邹泓主任说。

  事实上,这样的智能革新正在渗透医院诊疗全链条:数字病理室扫描仪在夜间承担了全天60%的处理量,相当于近30名初级病理医生加上10名技术人员通宵协作的工作量;Medcopilot大模型以秒级响应生成结构化出院小结,同步完成跨语种文献解析;智慧药房通过用药风险预警系统拦截潜在药物冲突……从门诊到住院,从诊断到康复,AI正重塑着医疗服务的时空边界。

  "我们的目标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创造人机协同的新临床范式。"王建安指出,通过构建覆盖多个临床场景的AI矩阵,医院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医生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复杂病例研究。

 APTS系统工作界面。受访者供图

  从被动到主动,AI驱动全周期管理

  在浙大二院大肠外科临床专管员朱阿考医生的电脑上,AI疑难患者警示追踪系统(APTS)正跳动着预警信息。

  这个基于启真医学大模型的预警系统,以99.5%的敏感度捕捉隐匿风险,如同不知疲倦的"数字哨兵"守护患者健康。82岁的王老先生便受益于此——系统在其离院后3小时内识别出消化道出血风险,临床专管员通过智能分诊系统为其锁定专家号源,实现从预警到手术的无缝衔接。

  智信部相鹏主任介绍,APTS系统每天自动解析近3万份门诊、急诊、住院、体检相关病历与检查检验报告。从今年初上线以来,3个月左右已精准识别 1.8万例高风险患者,真正让“早发现、早干预”从口号变为现实。

  “AI不仅能对如病理影像中的恶性肿瘤等特征性信号进行抓取,也能识别隐匿性风险。系统抓取后会自动推送给临床专管员(医生),由其对信息进行核实,确定为高风险则当即电话联系告知。”王良静副院长介绍道。

  这种主动式健康管理打破了传统诊疗中“患者等病加重、医生等患者上门”的被动模式,让医疗服务变得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数据显示,基于10年3万例数据训练的智能重症监测系统化身“超级大脑”,能提前预警急性肾损伤、脓毒血症等风险,将多救回20%的患者;眼底筛查领域,AI级联系统IEDSS化身“早期猎手”,可同时识别30种眼底病变,平均准确率97.81%,在多病共患等复杂场景仍保持85.6%的高准确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致盲性疾病抢下黄金干预时间。

 扫描仪内显微镜自动工作场景。受访者供图

  更全面更安全,构筑全景智能生态体

  在浙大二院的“算力统一调度平台”机房里,几台服务器(GPU)正在高速运转。这样的医院AI算力调度平台在全国并不多见,这里不仅支撑着全院AI系统的运行,更实现了与浙大计算机学院的算力协同。

  “真正的全景智能需要构建开放生态。"医院智信部相鹏主任展示着医院独特的发展模型:临床需求驱动算法迭代,真实世界数据反哺模型进化,产学研协同攻克技术瓶颈。

  在数据安全方面,医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以医疗数据为核心的全方位防护体系。通过实施“三维一体”安全策略(人员权限精准管控、场景化动态防护、全链路智能监测),实现数据资产的可视化治理、风险预警的智能化研判、安全事件的闭环化处置,为临床诊疗、医学科研、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场景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满足合规性、安全性与可用性要求。

  目前,通过计算资源的弹性供给和智能调配,浙大二院构建了覆盖医疗、服务、管理、科研等多场景、全链条的智慧医疗生态。

  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王建安院士表示,浙大二院用探索证明了:技术的温度,在于让每个患者都能平等享受精准医疗;智能的价值,在于让医疗体系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守护”。

  这或许就是“全景智能医院”的终极愿景——让AI成为每个人健康路上的“隐形守护者”,让医疗变革的红利惠及更多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全景智能医院;AI;浙大二院;医疗服务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进程中,聚焦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成为深化“数字浙江”建设的聚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