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举办的“智慧渔业 生态共富”研讨会上获悉,淳安将围绕“中国淡水渔业基地”的目标,计划在三年内建设1500亩生态“陆基养鱼”基地,引领渔业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生态化转型,力争达到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渔业全产业链规模,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为中国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千岛湖被誉为“淡水鱼库”,其中的“淳牌”有机鱼更是中国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代表。但是近年来,淳安渔业产值增速持续放缓,呈现“总量低、增速缓”的双重困境。因此,“陆基养鱼”也成为了淳安缩小“三大差距”、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元对立的优选路径之一。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千岛湖发展‘陆基养鱼’,不仅符合渔业养殖转型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淡水渔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方式。”参会的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刘鹰教授十分看好淳安这条渔业新赛道。“‘陆基养鱼’作为设施养殖,可以用极少的水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并达到污染零排放,所以这是节水渔业、绿色渔业,既保护好了一湖水,又充分利用好了一湖水,做大做强淳安的渔业,为淳安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撑。”
目前,淳安已有共计500亩“陆基养鱼”基地正在建设中,基本采用智能化、高密度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辅以鱼菜共生模式,以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此外,淳安县农发集团计划联合智慧渔业专业投资运营企业,深耕渔业种苗、饵料和深加工等领域,构建淡水鱼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打造集养殖、加工、农旅、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循环“陆基养鱼”样板。
“现在我们给项目规划定位是智慧渔谷,除了进行高效化、高质化生态循环养殖之外,还将设立鱼种鱼苗、循环水养殖装备、水产品加工、养殖尾水处理四大研究院,聘请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打造中国淡水鱼产业新高地。”浙江农林大学农村环境研究所所长、浙江商达公用集团执行董事郑展望教授介绍说。
另据了解,淳安还将在近期推出千岛湖淡水鱼“一鱼一码”全程溯源机制和建立千岛湖淡水鱼星级评定体系两项创新举措,为千岛湖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其中,“一鱼一码”全过程溯源可实现千岛湖淡水鱼的生产透明化、流通可视化、消费互动化,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相关信息,以数字化手段构筑起千岛湖淡水鱼的品牌壁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