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的定金,你付好了吗?今年的618比往年都来得略早,有的包裹已经在路上了。可以预见各个快递驿站都将迎来快递包裹量的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快递包装垃圾。
在杭州临平塘栖中通云仓,贝因美早已将货物入库完毕,蓄势待发。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店铺主推6罐奶粉(促销)机制,背后的原因是这样可以直接原箱整发,既降本增效,更绿色环保。
今年4月,新《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快递包装方面,完善快递包装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制度措施,明确企业以及政府、行业组织、快递用户等各类主体责任,力求形成全链条治理,合力打造绿色快递产业。
该《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作为快递大省,浙江准备好了吗?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访发现,从商家,到快递企业,再到驿站,都藏着不少“绿色法宝”,一条绿色大道,也这样越走越宽。
智能仓帮助客户降本增效,推进包裹变得更绿色。记者 陈婕 摄
商家通力配合,从源头减少二次包装
贝因美是杭州本土品牌,主打婴幼儿奶粉。按照多年电商大战经验,618是妈妈们囤奶粉的重要节点,因此,一直以来,该品牌主推的8罐奶粉的促销机制,量多实惠,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
“我们工厂流水线上下来的包装是6罐一箱的,也就是说,如果发8罐,需要小哥们拆掉原箱,重新使用一个更大的箱子进行二次包装。”在中通云仓3楼,贝因美用户服务负责人边艳珏告诉潮新闻记者,改推6罐的促销机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原箱直接发货更加高效,箱子体积小一些,小哥配送也更轻松方便。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二次包装,降低成本,也更绿色环保。
事实上,面对快递绿色包装愈加规范的大势,不光快递企业,还需要联动电商商家和个体消费者等,才能共同推动绿色包装的推广。
在中通云仓4楼,一个智能仓配中心正在试运行,3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有36台AGV机器人在奔忙。因为有了自动化的加持,这个仓库日均单量可达3万单,峰值可达7万单,比传统仓库效能提高了3倍。
中通云仓市场品牌部负责人徐永贵告诉记者,只有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给客户降低成本,客户才会有更强烈的意愿使用环保包材。
“这个不难理解,如果成本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绿色快递就很难真正有效落地。”徐永贵解释,三年前,石塑箱这类的绿色包装比普通快递纸箱贵50%,现在因为规模效应,价格降低了,但还是会比普通纸箱贵25%~30%。
提升环保程度不是企业非必要的成本负担,而是整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快递企业快速反应、主动出击,在操作环节,中通云仓用PDA实现无纸化操作,在打包环节,通过系统的智能包材推荐系统,实现纸张使用容积率超过90%,避免小产品大包装。另外,用窄胶带以及“一字”“十字”等更轻量化的打包方式,让包裹尽可能变得更“绿”。
中通云仓已实现PDA无纸化操作 陈婕 摄
让徐永贵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商家会用环保包材,“石塑包材是可降解的,最早是我们给一家洗衣液品牌定制的,现在很多企业都用上了。更轻,能防水、防潮、防漏液。”
最近,中通云仓正在尝试使用一款名叫“多生命盒子”的环保纸箱,100%可回收,同时,纸箱带有3对PVA水溶胶条,不需要用胶带,水溶即可粘贴,而且可使用三次,“适用于逆向物流场景,方便顾客退换货。”
可连续使用三次的“多生命盒子” 陈婕 摄
拒绝一次性,仓库里用上了“黑绷带”“周转篮”
轻量化之外,循环也是快递变绿的关键词。在仓库里,如果将循环做到极致?
顺新晖杭州物流中心是顺丰旗下一家集供应链管理、仓储运营、冷链运输和终端配送为一体的高标准多温区冷链物流中心,仓储面积超过7200平,共分三个温区,主要服务浙江省内的西式快餐、中餐连锁、茶饮以及商超等。
在常温区仓库中,货架有3层,高达9米,仔细看会发现,二层以上的箱子上,都裹着“黑绷带”。
快递箱子上裹着的“黑绷带”可大大节约成本。 陈婕 摄
“这是为了保障物流中心货架高货位操作的稳定性,使用相关的固定材料和措施。”顺新晖浙江区域总经理杨德志告诉潮新闻记者,传统操作中常规使用的是一次性塑料质缠绕膜,操作好上手,但是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废弃物。
近年来,顺新晖开始推广使用尼龙质地的材料进行固定,目前仓库里有2000多条正在使用中。“虽然刚上手会比原本裹保鲜膜更复杂一些,但经培训后,效率也很快。”杨德志说。
在顺新晖,这些“黑绷带”是由专人负责管理的,而且设有专门的台账,日常工作包括定期采购、清洁消杀,上架前取用以及下架后取下等。
目前顺新晖全国已经超过半数左右的适宜货品操作采用可循环捆绑带,年度节省约300吨塑料缠绕膜的使用,节省成本近300万元。
除了黑绷带,仓库里还有可循环使用的面包周转篮以及奶浆周转筐。这些产品对包装和运输要求较高,比如,如新鲜烘焙的面包,需要通风、防挤压。同时又要考虑包装材料的安全、轻便和绿色环保。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食品可接触级的塑料,还可层层堆叠。”杨德志介绍,这批定制化可循环面包篮采用供应链厂家、物流中心、终端餐厅共同管理的协同形式,基于产品本身进行定制化设计,确保满足产品包装转运需求和最大化利用存储空间。在此技术上,通过高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确保从面包厂——物流中心——餐厅门店——物流中心回收——面包厂返程的闭环循环得以实现。
循环使用的“面包篮” 陈婕 摄
在顺新晖杭州物流中心,目前在循环使用的面包篮有数万个,通过精准规划,确保新鲜面包的高效流传,大幅减少一次性包装物料。
快递包装不出驿站,校园里实现“绿色物流闭环”
要想实现绿色快递全链条的闭环,末端的消费者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白沙邮递服务站门口的绿色活动专区,大三学生唐书山正熟练地拆解快递:划开胶带,把纸箱折叠后投入回收箱。从服务站里拿着快递出来的学生均是如此,看起来早已养成了习惯。
学生会自觉地拆掉纸箱扔进回收箱 周夏林 摄
“被回收后的纸箱会根据大小分拣后放在仓库,需要的时候进行再利用。”工作人员高国强说,通过回收纸箱再利用,在浙大的各个邮递服务站寄快递都不需要包装费,只有再找不到合适尺寸的回收纸箱时,才会建议师生用新纸箱。
服务站里的包装物均为可降解材料 周夏林 摄
服务站里随处可见“绿色”,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包装用的胶带纸,寄件袋,均是可降解材料制成,“我们使用的胶带纸比普通胶带窄了1.5厘米,也是为了推动快递绿色转型考虑。”高国强向记者介绍。
2016年,浙江大学建设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新模式,就确立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在快递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的基础上构建起‘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再生’的全链条绿色管理体系。”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信告诉记者,目前,每年有超820万件进入浙江大学,有44万件包裹从浙江大学邮递服务站寄出,师生寄件用的纸箱90%来自回收。
取件高峰期,还有学生志愿者团队协助工作人员处理回收纸箱:“我们的工作不仅是物理回收,更在传递环保意识,现在同学拆箱后会自觉压平纸箱放入回收箱内。”姚信说。
浙大一体化绿色数字大屏 周夏林 摄
在服务站出口处,数字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绿色积分”吸引了记者注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一体化绿色数字大屏动态呈现了物流数据与环保行为,师生每回收一个纸箱、使用一次环保包装,均可积累积分,将绿色行为转化为可感知的‘正向反馈’,让快递碳排放可量化、可追溯。”2023年开学季,在菜鸟集团组织的全国高校“加油吧 大学生”绿色公益活动中,浙江大学师生更是通过绿色积分,与壹基金等联合冠名捐赠了四川省稻城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篮球场。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这方面浙江一直是优等生。近年来,推动快递绿色转型政策之下,浙江多举措先试先行,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从浙江省邮政管理局了解到,2024年,全省旧纸箱回收重复利用9309.11万个,比去年提升12.7%;国内同城快递中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比例达到9.11%。随着快递包装“绿色革命”的进行,浙江的节能减排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湖州市为例,根据湖州市中国邮政、顺丰、京东、三通一达及极兔七家快递企业提供的2022-2024年碳排放数据,2024年起,湖州地区邮政快递业碳排放总量和单件平均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当然,目前普及快递绿色包装还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从你我做起,每一个包裹里星星点点的绿色力量,终将汇成绿色经济的汪洋大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