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视频丨赵锷:我给动物拍“肖像”

字体:
—2025—
05/21
09:02:55
2025-05-21 09:02:55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陆艺 朱骅超 朱紫绮 毛玮琦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天,潮新闻将带大家认识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

  他叫赵锷,是浙江绍兴的一位林业工作者。过去20年时间,他一直在用镜头记录野生动物——在大自然的背景之下,给动物们拍“肖像”,“用影像来传递保护自然的理念”。

  潮新闻记者朱骅超摄

  拍下它们,让更多人看见保护的意义

  赵锷说,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他的工作,那一定是“在野外”“在拍摄”“在保护”。

  “其实一开始,我也是什么都不懂。只能自己看书摸索,然后去实际操作。”

  从“一窍不通”到“行家里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会去请教一些摄影高手,“像我的拍鸟师傅,原先是浙江省野鸟会的会长,我从他那边学到了很多鸟类知识和拍摄技巧。”

  《神奇的相遇》中华凤头燕鸥(脚环ZA1)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赵锷摄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之前去宁波做鸟类环志,拍到了中华凤头燕鸥。“我其实去了两次,第一次是去做环志工作的。当时环志到了一只中华凤头燕鸥的幼鸟。”两年以后,他又去了一次,很巧,刚好是同一日期,相机又记录到了同一只鸟。“它当时嘴里正叼着鱼要飞到海岛上去喂它的雏鸟。我放大了照片,看它的脚环,真的是同一只。”

  同一个人,时隔两年,拍到了同一只神话之鸟,这张照片可以说见证了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的延续。

  到了夏天,鸟儿们进入了繁殖季,为了不过多打扰,他更多地会去拍一些爬行动物。

  “两栖类爬行动物还是比较神秘的,大众对它们的认知也比较少。”赵锷告诉我们,自己有吸引蛙的体质,“我身上爬过大树蛙、中国雨蛙、甚至还有天目臭蛙都爬过……”

  他和小伙伴一般会在晚上出发,去野外或自然保护区寻找爬行动物的踪迹,然后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工作起来都是一整夜一整夜的。如果碰到的物种比较丰富的话,我们经常会忘记时间。”

  丽水树蛙  赵锷摄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热爱传递,孩子们正在用全新视角重构生态叙事

  青海、福建、江苏、新疆……这些年,赵锷的足迹遍布全国生态热点区域。

  “我的父母,还有我的爱人都非常支持我,也比较理解我。”赵锷说,他对拍摄的热爱之所以可以坚持,最应该感谢还是家人和朋友。因为拍摄的过程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一整天出去,一只喜欢的鸟都没拍到也是常有的事。“我们叫白板,什么也没拍到,心里就会非常沮丧。”也有碰到危险的时候,“比如遇到毒蛇,心里还是很恐慌的。但是我觉得,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坚持才会有回报。”

  如今,这份热爱也在代际间传递。

  “我的小孩今年初三,他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我去野外拍摄。”他告诉我们,儿子小时候在山东烟台长岛拍摄的斑海豹作品,还斩获过一个国家地理的摄影奖项。这更激发了他的摄影热情,让他动力十足。

  赵锷儿子赵晗清在十岁时拍摄的《好奇的斑海豹》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拍出来的照片,视角跟我完全不一样。”年轻一代正在用全新视角重构生态叙事,这让他感到惊喜,“他们有自己的角度。我觉得他们的拍摄理念会比我们这一辈更好。”说到儿子,赵锷的眼中满是骄傲。

  “但是,保持初心也很重要,”赵锷说,他经常会告诉儿子,真正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应该是“隐形人”。对年纪轻的摄影师来讲,要时刻问问自己,“有没有把你和野生动物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有些摄影师为了拍清晰照片,会剪掉鸟巢周围的树枝,这在他看来是“有违野生动物摄影师身份”的事。

  “在镜头内外,与万物共生”。或许,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奥秘,就藏在这每一次小心翼翼的“隐身”和每一次“克制”的快门声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动物;潮声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他叫赵锷,是浙江绍兴的一位林业工作者。过去20年时间,他一直在用镜头记录野生动物——在大自然的背景之下,给动物们拍“肖像”,“用影像来传递保护自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