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CT、胃镜、肠镜……

“新三样”让基层医生有了“火眼金睛”

字体:
—2025—
05/30
10:37:00
2025-05-30 10:37:00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董婷婷

  “快!老人腹痛剧烈!”近日早晨,76岁的高老伯被家人紧急送到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卫生院。接诊医生立即启动应急流程,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上传影像。鄞州二院专家在线诊断:“急性肠梗阻,立即转诊手术!”当天中午,老人顺利完成手术。

  这样的高效救治,得益于鄞州区基层医疗设备的全面升级:曾经要跑大医院排长队才能做的CT、胃镜、肠镜等“大检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完成。

  咸祥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周立指着一堆统计数据感慨:“自2019年至今,我们卫生院的CT检查量为71488人次,平均每天30余人。老百姓非常信任‘家门口’卫生院。”同样,2024年,瞻岐镇卫生院的CT检查量为8946人次,平均每天25人。

  数据背后是百姓就医方式的变化。在鄞州区瞻岐镇卫生院,记者遇到了来做半年复查的肺结节患者王阿姨。“以前去大医院,早上5点出门,排队到下午才能做完。”她扬了扬手中的检查单,“今天8点来,9点就完事了,还能顺道去买菜。”

  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鄞州。宁波市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宁波156家基层医院中,有93家可以做CT检查、65家可以做胃镜、44家可以做肠镜,还有10家配置了磁共振设备。

  “新三样”让基层医生有了“火眼金睛”。去年鄞州区瞻岐镇卫生院通过胃镜筛查出17例胃癌患者,其中6例为早癌;海曙区横街镇卫生院分别筛查出胃早癌、肠早癌患者2例,患者及时手术后已康复。“这些病过去在基层极易漏诊。”横街镇卫生院消化内科方华医生说。

  设备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基层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同时,宁波市大力加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双下沉”机制,推动大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另一方面通过“师带徒”模式,为基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基层;医生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