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楼大厦施工现场到绿化美化工地,从城乡保洁到垃圾收运岗位……在嘉兴城乡建设的各个角落,建设领域工人的拼搏身影随处可见。6月19日,嘉兴市建设系统劳模工匠素质提升班正式开班,通过系统培训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为建设行业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当前,建设行业正面临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突破、绿色低碳转型等多重挑战。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支撑。此次素质提升班为期两天,是嘉兴市建设系统工会联合会首次以“劳模工匠培训”的形式推动产业工人能力升级,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多元形式,助力工人更新知识技能、激发创新活力。
“浙江工匠”李咸伟是平湖迪邦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天左手残疾的他,从上门擦玻璃的零工起步,凭借单臂钻研技能、自主创业,不仅提升了自身职业高度,更带动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海宁新奥燃气户内维修工周成龙,二十多年来背着30多斤重的工具箱穿梭市区,他的电话存入1.5万海宁群众手机里,从普通岗位成长为“最美建设人”“浙江建设工匠”。
更多工匠在专业领域深耕突破,浙江同安建设装饰装修工班组长徐清波主持研发“新型房建筛沙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解决筛网堵塞难题;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许晓平带领团队攻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难关,将废料转化为再生砌块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据不完全统计,嘉兴建设领域现有84名各级劳模、工匠,覆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市政、园林、物业、环卫等主要行业。“聚焦劳模工匠这一核心人才群体,我们创新构建了‘资源库—加油站—宣讲团’三位一体的赋能体系,探索服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径。”嘉兴市建设系统工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劳模、工匠的选树培养和示范引领,通过创新发展机制、完善成长平台、畅通发展通道、强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培育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开班当日,嘉兴建设系统劳模工匠宣讲团同步成立,首批6名宣讲员将走进工地、车间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讲述奋斗故事,诠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带动引领作用,激励一线工人成长。正如这名负责人所言:“培育工匠不是终点,让劳模精神融入社会风尚,才能激发行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