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第十批浙江援藏干部人才圆满完成三年对口支援

实干的诗行,写在世界屋脊

字体:
—2025—
07/13
06:56:44
2025-07-13 06:56:4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戴睿云

  浙江在线7月13日讯(记者 戴睿云)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置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市,第十批浙江援藏干部人才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写下实干的诗行。2022年7月以来,这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勇当建设者、用心惠民生,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团结奋斗,写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同发展的新故事。

  援藏,是浙江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藏伊始,援藏干部人才就思考:那曲缺什么,如何以浙江所能满足那曲所需?新起点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项目是关键载体。这成为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的一大攻坚方向。

  那曲神力时代广场、嘉黎县50MW“光伏+储能”项目……这些标志性新项目背后,都有浙江援藏力量的推动。为招大引强,浙江第十批援藏指挥部专门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连年创下历批次“招商引资最多、落地项目最快”纪录——自2023年以来,先后引进项目20余个、意向资金118.99亿元,实现那曲招商引资跨越式提升。聚焦援建项目,浙江坚持“交支票不交责任”,3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5.28亿元,先后建成萨普景区游客中心、嘉黎县斯定咔村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

  跨越千山万水,援藏为了什么?“组团式”帮扶、“互动式”合作、“精准式”对接……不论援藏方式怎么变,援藏干部最关心的,从来都是那曲百姓能否过上好日子。

  从浙江经验中挖掘援藏潜力,改善群众生活。位于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色尼区那曲镇罗岗村,如今有了个新名字——杭嘉新村。由杭嘉援藏工作组协同援建的杭嘉新村,是“千万工程”示范项目。这里不仅集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还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包括牦牛产业在内的各方面产业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体现了“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色尼街头900多平方米的城市书房,则是援藏干部依着家乡的城市书房模式引入那曲的,弥补了当地没有公共阅读室的空白。

  医疗、教育援藏,给高原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4月,7名来自嘉黎的青少年,结束在温州的“嘉有温情”公益项目提供的免费治疗,卸掉脊柱侧弯带来的沉重包袱,迎来“挺直”人生。3年来,针对高原多发病症,浙江援藏指挥部组织开展“嘉有温情”“抬头挺胸”“光明西藏行”等主题医疗活动,救治脊柱畸形、先心病等患者千人以上。

  随着一大批项目落地,以及援藏人才的带动扶持,那曲百姓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浙二互联网医院那曲市藏医院分院成立;首次在4700米全国最高海拔的班戈县开展医疗“组团”援建;那曲市急诊急救数字“一张网”启动建设……同时,一批又一批来到高原的浙江“门巴”(藏语意为“医生”),不仅成为深受藏族同胞信赖的健康守护者,还为当地培育了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教育,照亮高原少年的前程。上线率为100%、本科率超96%、重本率近69%——这是浙江“组团式”教育援藏重点帮扶学校拉那一高2024年的高考成绩,创下历史最佳。3年来,浙江还制定《关于聚力打造雪域高原教育对口支援新高地的指导意见》,实施“六大提升工程”,打造“金石榴籽”培优行动、“组团式”援藏、教育协作发展共同体等“三张金名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赴区外就业意愿低”“赴区外就业稳岗难”问题曾长期困扰西藏的高校毕业生。援藏指挥部找准问题症结,寻找破题良方。入户走访、与毕业生家庭面对面交流;举办专项招聘会和“一对一”岗位对接会……3年来,台州工作组在全区首创区外“组团”就业模式,先后组织4批嘉黎籍高校毕业生赴台州就业,目前稳岗就业37名。浙江还开发专属岗位,设置高校毕业生专项扶持资金,精准对接那曲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

  情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振。2023年以来,浙江累计实施197个“三交”项目,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浙里石榴红”夏令营等活动,让“浙那一家亲”更深入人心。

  轮换之际,归期已至。全体援藏干部人才一致表示,将始终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和援藏精神,持续为那曲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援藏干部;那曲市;浙江;组团式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