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7日讯(记者 李洁薇 全琳珉)近期,杭州白芮婚纱、欢牛蛋糕屋等众多知名品牌接连出现“跑路”“倒闭”现象。这些品牌,或曾火爆网络,或曾在行业内占据头部地位,如今却成了消费者的预付费“陷阱”。
预付费模式本应是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之举,现在却成了风险漩涡,让无数消费者深陷其中。
明年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朱女士,在婚博会上被白芮婚纱吸引,预付了定金。然而,品牌人去楼空后,她不得不再另寻婚纱品牌,“以后预付款都得小心了。”类似经历在社交平台屡见不鲜,消费者纷纷晒出“踩坑”经历。
加盟商同样深陷困境,欢牛蛋糕屋庆春银泰店就是其中之一。原本经营良好的门店,却因品牌方突然“告别”,储值卡资金链断裂,门店老板直接亏损数万元。尽管这家店打算开始走自己的品牌化之路,但该加盟商无奈地表示:“没有消费者关心这个,更多的是在意:我充值的卡怎么办?”加盟商原本期望通过知名品牌获得稳定收益,如今却因品牌方的问题陷入困境,资金无法结算,生意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风险失控背后交织着多重因素。源头预警机制的缺失尤为关键。以“欢牛事件”为例,钱塘区商务局事后约谈发现该公司早已资不抵债,会员储值余额竟占债务的20%至30%,涉及金额或达千万元。这凸显了事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针对预警难题,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潘金泽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单用途预付卡规范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构建监管闭环是可行之策。“通过汇聚预付卡投诉、线上发售、备案企业及相关登记等数据形成企业数据池,实现对预付卡的有效监控和预警。”
然而,品牌“跑路”问题层出不穷,其深层原因在于监管协同的不足。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看来,商务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负责预付卡备案和规则制定)虽有业务管理权却无执法权;市场监管部门拥有执法权,但规则制定归商务等相关部门,这种权责配置难以形成有序管理。
赵浩兴表示,有效监管的关键在于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由商务部门制定发卡规则与准入标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日常执法,处理“跑路”等纠纷;金融机构则介入资金监管,管控预付资金安全。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各部门职责协同不足、信息流通不畅。因此,赵浩兴认为,应当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对商户与消费者的风险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开展精准画像并发出预警,从而便于各部门提前介入、协同处置。
除了政府主导的数据平台建设,赵浩兴还提出:“要解决预付式消费问题,引入第三方平台,建立市场化监督机制,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近年来,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支付宝、美团等平台相继推出了相关预付资金监管市场化产品。日前,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美团推出“安心乐生活计划”,目前已吸引杭州9000余家商家入驻,商家承诺“灵活付费,门店跑路平台赔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浙江省消保委投诉与法务部副主任徐昕提醒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办理预付卡后,要妥善保存合同、发票、收据、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消费凭证,这些都可能是未来维权的重要证据。如果遇到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商家失联的,及时向有关部门或消保委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涉嫌诈骗,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