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舱
浙江在线7月21日讯(记者 郑元丹 共享联盟·岱山 陆双燕)舟山“一条鱼”全产业链再添新动能。20日,随着一声长鸣,由岱山企业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改建的全球首艘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浙岱渔养60001”号,在河北秦皇岛中船集团大连造船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码头交付。这艘被誉为“移动海洋牧场”的巨轮交付,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入“通海时代”。
该船将驶向山东海域养殖马面鲀,通过“鱼苗入舱,投喂养殖,起捕加工”循环,南北转场,实现一年三季高效养殖:夏季在山东海域,其他季节转战浙闽粤琼海域。“船跟着水温走,夏季水温超24℃就北移,冬季低于18℃就南迁,始终把水温稳定在14℃至28℃区间,鱼年产可达2000吨。”森海牧歌董事长潘拥军说,“下一步,还将开启国外的养殖旅程。”
远眺“浙岱渔养60001”号,宛如一艘渔业航母。224.9米的船身横跨海面,甲板格外开阔,船体里藏着7个“会呼吸的养殖舱”。
“这些通海养殖舱是核心创新亮点。”森海牧歌项目经理朱凤亭指着船体一侧的32个开孔说,“它们能实现内外水体自由交换,鱼群在里面就像在自然海域一样,再也不用‘画海为牢’了。”
顺梯爬上驾驶舱,数排数字化控制面板映入记者眼帘,8万立方米养殖空间的水温、溶氧量等参数一目了然。
“‘浙岱渔养60001’号由巴拿马型散货船改造而成,既保留了远洋船舶可抗17级风浪的结构强度,又装有智慧‘大脑’。”潘拥军介绍,搭建智能养殖控制系统,解决了封闭式工船能耗高、控水难等问题,“改建模式实现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了建造成本。目前,全球适宜改造的老旧船舶有近万艘,想象空间很大。”
据了解,“浙岱渔养60001”号拥有国内外水域合法运营资质。它的作业范围不仅覆盖中国沿海,还能拓展至国际海域,推动深远海经济从远洋捕捞向远洋牧渔转型,助力“蓝色粮仓”全球化布局。据悉,该船未来还将主攻大西洋鲑鱼养殖,预计年产2800吨,产值超1.2亿元。
“从深海网箱到大型围栏,再到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交付,舟山正用新质生产力绘制渔业新图景。上半年,舟山‘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预估达550亿元。”舟山市海洋经济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海忠表示,三季度,舟山还将加大项目引建力度,推动一批高附加值水产精深加工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