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八点半,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的“垣瑭雅集艺术联结空间”里,56岁的秋茶英已挥动扫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水泥地上的青苔被仔细刮净,玻璃上的水渍擦得透亮,她穿着保洁员的工作服,但口袋里还揣着晚上剧社演出的报幕词——这个每天扫院子的阿姨,如今有了个更响亮的身份:新塍古镇“草根网红”——“秋姐”。
正在修剪枝叶的秋姐。记者 郁馨怡 摄
“生活就像磨菜刀,慢慢磨,总能亮出光来。”秋姐常把这话挂在嘴边。十六年前,丈夫因病离世,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靠着种地、打零工,把日子从泥泞里一点点拽出来。去年9月,孙女背上小书包走进幼儿园,空落落的心里,忽然想起了打小就爱哼的越剧调儿。听说镇上郑官房剧社缺个报幕员,她揣着几分怯生生的欢喜报了名。每次穿起旗袍站在台上,报出“下面请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时,台下的掌声总让她眼睛发亮。
命运的巧合总在不经意间降临。剧社隔壁的艺术工作室刚翻新完院子,正招保洁员。“扫地时能哼越剧,报幕前能擦玻璃,两不误。”秋姐成了最佳人选。去年11月刚到岗时,从事影像工作的工作室负责人胡力夫还长期在外地,整幢楼的水泥渍、碎木屑全靠她一人收拾。“她蹲在窗台上擦玻璃,能待两小时,说‘干活就得像模像样’。”胡力夫回来时,看到窗明几净的院子,被她的责任心感动,从她身上,也看到了新塍镇老百姓勤劳、质朴、乐观、坚韧的可贵品质。
之后,胡力夫还发现这个爱哼越剧的保洁员,心里装了好多新塍故事。比如“刀仙”周师傅磨的刀能映出人影;在新塍,你喝过的老酒放在桌上,第二天也还在……那些藏在街巷里的家长里短,从她嘴里说出来,就像一本生动的古镇风情录,让人听得津津有味。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利用秋姐的特长,试试拍视频为新塍宣传一下呢?
打扫间隙拍视频。记者 郁馨怡 摄
很快,以胡力夫、秋姐为主的三人创作小组就组建好了。没有脚本,不施粉黛,保洁服是秋姐的固定装束,打扫间隙到中北大街上走走就能拍完一条。视频号从5月开始运营,仅仅两个多月,发布了60多条视频,还有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10w+的。可如果真的问起成功的原因,那就是,真实!因为这些视频的镜头对准的,就是新塍古镇生活本身。
微信截图
拍周师傅的刀具店时,秋姐即兴把半露天摊位称作“老街4S店”,24小时通风,环保得很!逗得磨刀师傅手里的砂轮都晃了神。老秀水饭店的视频火了,她指着褪色菜单念叨:“我阿爹总点糖醋排骨,油爆虾带壳吃才香。”评论区瞬间炸开回忆潮,有离开二十年的游子说“就想这口甜酸味”,还有人从杭州专程赶来,就为和她合张影。
秋姐正在跟胡力夫学习剪辑。记者 郁馨怡 摄
“秋姐其实离真正的‘火’还很远,但她的视频让很多街坊、邻居看到一个成功的开端。我们的拍摄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在胡力夫看来,新塍的“秋姐”不止一个,他希望通过“秋姐”的IP,吸引更多有表现欲的老人,进行互动,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网红群体。
如今的秋茶英,在新塍小有名气。傍晚下班后,她常被街坊围住:“秋姐,啥时候拍咱巷口的馄饨摊?”她总乐呵呵答应,心里却有个朴素的念头:“我想让大家知道,新塍不只有老房子,还有我们这些认真过日子的人。”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并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在为古镇的故事打着节拍。
图源:秀洲宣传
从保洁员到网红,秋姐的故事恰如她常说的那句话:“新塍的日子,不是演出来的,是实打实过出来的。”而那些藏在青石板缝里的烟火气,正透过这个普通阿姨的眼睛,照进更多人的心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