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在西部,浙江00后支教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有一种青春,是跨越山海的奔赴

字体:
—2025—
07/24
06:58:02
2025-07-24 06:58:0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灿

  开栏的话:青春的韵律,永远与时代同频;青年的足迹,始终在奋斗中闪光。你我身边,活跃着在各自领域里奔跑、发光的青年,他们的人生中有汗水的咸,有突破的甜,更有那不服输的劲。本报策划推出《好YOUNG的你》栏目,讲述奋斗青年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声音,共同感受青春的脉动。今起推出子栏目《青春湃》,通过青年的励志故事,让每一颗年轻心灵都找到共鸣,在榜样引领下读懂责任与担当,书写芳华和梦想。

  浙江在线7月24日讯(记者 李灿)“老师,我们会一直是最好的朋友!”7月11日,跨越2500多公里、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回到浙江杭州的第一天,谢子颖就收到了来自景东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精心制作的动漫版合照。合照中,这位00后支教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举手比“耶”,笑得很甜。

  谢子颖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去年临近毕业的她,拿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最佳“offer”——参与西部计划,去西部基层开展为期一年的基础教育志愿服务工作。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过去一年里,谢子颖不仅深耕一线教学,单人完成400多个课时的教学;还邀请师资,开展18场云讲堂讲学,覆盖景东4校2000余位学子;带领团队累计募资100余万元,实地走访景东13个乡镇54所学校开展捐资励学。她也因此获得今年的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

  在很多人眼里,努力与奉献,成了谢子颖最鲜明的关键词。但她却说,这段历程中,自己才是收获最多、成长最快的人。

  支教,是一件谢子颖憧憬已久的事。大一时的一场讲座上,一名学长动情分享了自己从初三“被支教”、到本科毕业后加入支教团的经历,给了谢子颖很大的触动。

  她打定主意,也做足准备,不仅参与了多个线上支教及各类公益项目、完成500小时志愿服务,还连续两年报名前往景东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对支教流程和西部风土人情建立起基本认识。

  因此,当谢子颖入选西部计划,决定先支教、再升学时,身边的人都不意外。

  不过,得知自己任教的学校是景东职业高级中学后,向来自信的谢子颖一度心里打鼓:以往社会实践接触到的都是低年龄段学生,现在要教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中职学生,真的能管得住、教得好吗?

  开学第一课,学生确实没有谢子颖想象中热情,答题、互动的积极性也不高。但谢子颖没有陷入内耗,而是收拾心情,仔细复盘教学日志,虚心向当地教师请教,很快找到症结所在。

  “你要给孩子们留一个‘梯子’。”前辈和她分享经验,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有个性、追求酷,有的潜意识里就不愿意配合老师,更何况是面对没啥经验的“小老师”。

  “既然我们差不多大,那就当朋友好啦!”谢子颖听从老教师的建议,没有强行改变学生态度,而是默默搭起了一架以伙伴为名的“梯子”。

  学校处在群山环抱之间,喜欢长跑的谢子颖课余时间会去操场跑步放松,碰到班里的同学,她就热情邀请一起跑步聊天。刚开始学生们还有些设防,可偶遇次数多了,慢慢开始对她敞开心扉。

  一天夜里,谢子颖接到一则微信消息,一名学生问她“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她顿时心头一紧,担心孩子会有过激行为,回复不当效果适得其反。于是,谢子颖用心编辑一条长文说,自己觉得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传递美,一个人喜欢思考是好事,但不能被悲观情绪裹挟,以后遇到难题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小谢老师”。

  这段温暖的文字,第一时间安抚了一颗年轻的心。“谢谢老师对我的开导和关心,把心里话说出来舒服多了。”这名学生的负面情绪当晚就得到平复,后来时不时找谢子颖交流困惑、分享喜悦。

  谢子颖始终提醒自己,以真挚的笑容和真诚的心对待学生,让学生从简单的被照顾者,转变为被尊重、被看见的平等对话者。在后来的教学中,谢子颖不断优化课堂互动形式,例如增设匿名提问箱,结合本土案例设计课程议题,组织学生参与当地村史整理、民俗活动策划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谢子颖还承担着东课西送、公益助学的桥梁作用,“我们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支撑我们的是无数的爱心人士和机构,我们一同用赤诚的奉献为学生营造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正是在一次次转达信件、联结爱心、传递温暖的过程中,谢子颖对支教有了新的理解:“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更不能一味地‘自我感动’,而是付出真心后,大家一起成长。”

  不久前,谢子颖的景东线下支教生涯告一段落,重返浙大校园的她还将定期开展线上心理辅导,持续做学生们成长路上的“小谢老师”。她说,有一种青春,是跨越山海的奔赴;这一个选择,自己会一直坚守下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青春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