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凌晨,从玻利维亚传来好消息,第 37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25)中,中国国家队四位选手全员拿下国际金牌。其中前三均来自浙江,分别是镇海中学刘恒熙、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范斯喆、杭州第二中学陈昕阳。
陈昕阳拿到的,也是杭州第二中学的第16块国际金牌。
中国队参赛的四名选手和国家队教练的合影,后排左三为陈昕阳
得到比赛结果消息后,杭州第二中学竞赛教练李建发了一条朋友圈:“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25成绩公布,热烈祝贺我校陈昕阳同学以全球第五的成绩获得金牌。从2015到2025,这第四块国际金牌等了整整十年,一路走来,鸟语花香!感恩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瘦瘦的男孩,早在高一就已经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北京大学,因为对信息学的热爱,他依然努力入选国家队,并拿下了这块世界金牌。
当现场直播结束,名次尘埃落定,李建第一时间联系了陈昕阳,这位内核很稳的男生竟然说发挥得还不够出色。
陈昕阳
10个小时奋战,逆风局拿下全球第五
IOI竞赛包含两场比赛,分别在7月30日和8月1日进行,每场比赛中,选手都要在5小时内独立完成3道题,两天总共6道,每道题占100分,满分600分。在玻利维亚的两天比赛结束时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3点,李老师全程关注直播,他说,陈昕阳打了一盘“逆风局”。
陈昕阳在比赛中
根据李老师晒出的现场比赛成绩图,陈昕阳在第二场比赛刚开始状态并不算好,有一题只拿了66分,连李建都为他捏一把汗,“他在赛场上只能看到成绩,但我在这边能看到实时排名,心里挺煎熬。”
比赛排名
但陈昕阳在最后两题稳住了心态,最后以总成绩第五的排名问鼎金牌。这源于陈昕阳稳定的内核,李老师告诉记者,不管是“顺风局”还是“逆风局”,陈昕阳都能拿下,“在高阶比赛上,往往能顶住压力发挥丝滑,最后能翻盘。”
陈昕阳初中毕业于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对信息学非常热爱。早在高一时他就已经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北大,但他选择信奥,并非只为升学。
IOI竞赛选手以个人为单位,每个国家最多可选派4名选手参加。这意味着在国家集训队,陈昕阳要争取前四名才有参加国际比赛的资格,入选后仍然不能放弃高强度的训练。他曾两次冲击国家队,最后在今年1月终于如愿。
这次比赛结果出来后,李老师第一时间给陈昕阳发去祝贺,没想到陈同学却说自己不算满意,感觉第二天没考好,觉得自己能考得更好。“对他来说,比赛更多的是和自己比。”李老师说,也许和金牌相比,超越自我更重要。
初三毕业就接受高强度训练,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李建是2015年加入杭二中的,十年来悉心指导,到今年终于有了收获。李老师告诉记者,信奥训练平时的强度很大,就拿陈昕阳这届学生来说,初三一毕业就投入训练中,“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直练,有时候还要做题到半夜,而且没有寒暑假,持续一两年。”
右四为陈昕阳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天赋加持,热爱和自律十分重要。李老师说,有时训练,1天只能做一道题,甚至还钻研不出来,没有热爱,根本坚持不住。
听到了学霸的故事,很多家长会好奇,信息编程“大神”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李建提到两点,一是兴趣,二是专业的指导。
编程和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一般的孩子接触得比较晚,所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力很重要。李老师强调,学生如果逻辑思维比较优秀,并且对信息学有兴趣,可以早点以兴趣的形式接受专业的指导。
这次拿下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的刘恒熙来自镇海中学,他从小接触计算机编程,不管是对理论还是实操,都展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他的班主任曾在采访中说:“刘恒熙刚入学时,编程成绩并不突出。但他有一股子韧劲,经常熬夜钻研难题。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算法问题,他连续三天只睡了 10 个小时。”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热爱,让刘恒熙一路脱颖而出。
这次比赛的第三名,来自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的范斯喆也从小喜欢编程,她妈妈在分享中曾说,范斯喆从小对数字比较敏感,喜欢玩一些逻辑思维比较强的游戏,如数独,猜谜语等,也非常喜欢看一本《趣味数学》的杂志。五年级时他因机缘巧合初次接触信息学C++语言,半年后就拿下了不少编程比赛的奖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