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8日讯(记者 宋哲源)“用权为小家,必然家败人散。”“家人表面上是奢华生活的享受者,实际上是不良家风、腐化作风的参与者和受害者。”日前,嘉兴举行全市警示教育会,并播放了专题警示教育片。在看完“拒腐防变家庭防线失守问题”有关内容后,一些与会干部发出这样的感叹。
家风连着作风,影响着党风、政风。“不少领导干部栽在‘家里那点事上’,最终身陷囹圄、悔之晚矣。”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在浙江省查处的相关违法违纪案件中,嘉兴市委原常委、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党工委书记何炳荣案,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经查,1998年至2017年,何炳荣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接、工程推进等事项上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655万余元。2013年至2015年,何炳荣滥用职权,帮助其女婿许某某注册的公司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低价获取土地使用权等,造成国家经济损失231万余元。
在违法违纪过程中,何炳荣明知不妥,仍不收手。在他的错误引导下,他的几名家人也成为其敛财链条的一环。
2002年4月,时任桐乡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何炳荣以连襟丁某某的名义,出资40万元,投资了河山镇一处加油站,占股33%,并于3年后违规获利120多万元。对此,何炳荣不仅没有任何反思,反而因为获取了巨大经济利益而异常兴奋,认为自己找到了“投资入股”这样一条既能当官又能发财的路径。这为他日后底线失守“一泻千里”埋下伏笔。
2012年12月,时任嘉兴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的何炳荣又以弟弟陈某某的名义,出资284万元投资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同时还帮助该公司取得小额贷款许可证,低价租得办公场所以及争取银行配套资金。作为回报,4年后,何炳荣又从中违规获利超百万元。
“这些灰色收入都是见不得人的,所以何炳荣从不自己出面。”当时的办案人员表示,“他和自己的弟弟还有连襟结成利益联盟,使这些人逐渐成了他灰色利益的‘代理人’。”
通过以亲属名义违规经商办企等方式,何炳荣在2002年至2017年期间,先后投资入股6家企业,获利308万元。相对应地,这些“代理人”也赚取了很多利益。为感谢何炳荣的帮忙,丁某某先后分两次送给何炳荣150万元。何炳荣都觉得理所应当。
身为领导干部,何炳荣本应以身作则,引导家人崇廉尚洁,进而引领一方清风正气。然而,深度的利益捆绑,让何炳荣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多次积极为“自家人”的生意出谋划策、大开绿灯,利用职务便利,为连襟、弟弟、女婿等人在土地受让、企业经营、信贷授信等事项上谋取利益。
退休14个月后,何炳荣难逃查处。“教训是沉痛的,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毁掉了自己,也伤害了组织、伤害了家人。”在留置室,何炳荣独自面壁思过,写下了自己的忏悔书。这一次,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代价。最终,何炳荣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零六个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