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为市民安心出行“续航” 温州建成76.8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

字体:
—2025—
10/10
09:12:56
2025-10-10 09:12:56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邓帆慧

  晚上9点,外卖骑手小李轻车熟路地将电动自行车停靠在街角的智能换电柜前。扫码、开仓、放入亏电电池——随着“嘀”一声提示音,一块满电电池已自动弹出。不到半分钟,他再次骑行在温州的夜色中。“过去车子没电就只能停止接单,如今遍布街头的换电柜让我们能从早跑到晚。”小李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我市充电设施建设为市民带来的真切获得感。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充电难”成为困扰市民生活、考验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课题。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市将充电设施建设列为市级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创新构建“分类施策、科技赋能、多元联动”治理模式,着力破解这一民生痛点。今年前九个月,全市累计新增充电点位超6万个,一张安全便捷的充电网络正加速织就。

  在这场覆盖全市的充电设施建设中,各县(市、区)你追我赶、亮点纷呈:鹿城区提前完成5010个充电接口建设目标,并试点“以换代充”新增1160个换电仓;乐清市按照“3车1桩”标准系统布局,同时在农村创新推广庭院式智能充电保护器;苍南县创新“一户一桩”模式,累计安装充电桩2.4万个;泰顺县投入460万元专项资金完善城区充电网络。针对企业园区等特殊场景,我市部分县(市、区)还推行“上班充电、满电回家”管理模式,实现工作生活两不误。

  这些创新举措已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便利。据统计,今年全市已在公共空间建成充电点位59838个,在住宅小区新增充电接口4398个,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已建成76.8万个充电设施端口,小区充电设施覆盖率已达97.5%。细心的市民还发现,新建充电桩普遍配备了遮雨棚和监控设备,这些贴心的细节设计让日常使用更加舒心。

  安全是充电设施建设的生命线。为根治“飞线充电”“电瓶入户”等安全隐患,我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建多部门联合巡查队进行全域排查,建立隐患台账限期整改。同时大力推进智能换电、自动断电、刷卡解锁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安全管理实现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控”转变。扎实举措收获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同比下降64%。

  从街头巷尾的智能换电柜,到乡村社区的共享充电桩,再到企业园区的集中充电区,不断延伸的充电网络不仅解决了市民的“充电难”问题,更在细微之处标记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温暖刻度。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让市民享受更加安全、便捷、智慧的充电服务,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宜居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充电难;电动自行车;设施建设;换电柜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晚上9点,外卖骑手小李轻车熟路地将电动自行车停靠在街角的智能换电柜前。扫码、开仓、放入亏电电池——随着“嘀”一声提示音,一块满电电池已自动弹出。不到半分钟,他再次骑行在温州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