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栋 摄
神仙居景区位于浙东深山,十年前跻身国家5A级景区。一个以爬山体验为主打的区域性景点,当时“养在深闺人未识”,游客来打卡,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长达数小时的攀爬和浑身酸痛的经历。
而台州市仙居县用了十年的时间,成功完成将神仙居景区从单一观光地,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变。如今的神仙居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年营收超4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顶流景区。
匆匆十年,弹指一挥间,在这座天然氧吧之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传奇?
记者 陈栋 摄
剥离“爬山”之苦,游客纵享“游山”之乐
十年前,游览神仙居景区是对体力的极大考验,海拔869米的高山让游客望而却步。当时景区范围有限,即便体力耗尽地爬上了山,但浑身的疲惫感与简陋的设施,往往消磨了客人们“游山”的愉悦。
游客是来旅游放松的,如何让游客既能享受到极致的美景,优质安全的服务,又能从长时间劳累的攀爬中解脱出来,成了仙居县大刀阔斧改造神仙居景区的目标。多年来,神仙居经历了三次战略扩容提质。通过投入巨资建设南北双索道、悬崖栈道和高空索桥,景区面积从5平方公里拓展至35平方公里,形成了“大神仙居”的格局。
景区独创的“看山不爬山”“一秒登顶”的游山理念,成为神仙居的核心吸引力之一。游客自神仙居南门人园后,可直达南天索道,南天梯则位于南天索道上站出口,毫不费力即可登顶赏景。此外,神仙居精心设计的高空栈道位于750米至850米的同一水平面上,以长斜坡缓步提升,游客信步其间,宛若云端漫步,轻松实现“无痛爬山”。
记者 陈栋 摄
神仙居南天顶观景台位于海拔869米的悬崖峭壁之上,悬挑45米的“空中飞船”可容纳800人,悬挑面积1000余平方米。迎面与海拔919米的观音峰遥相呼应,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网红地标。一次次升级,让神仙居景区从一座需要征服的山,变成了可从容欣赏、沉浸体验的艺术景点。
记者 陈栋 摄
重构新业态,消费服务双双升级
十年前,游客奋力登顶后,在神仙居山顶能买到的只有矿泉水、茶叶蛋等简单的补给。业态单一、消费基础,是当时景区商业的现实困境。
如何让游客愿意留下来、肯花钱?神仙居将景区消费生态破界重塑。景区坚决淘汰低端摊点,引入知名商业IP并着力打造自营主题品牌。
于是,海拔869米的山巅之上的商业街区——如意街区应运而生。游客可在御剑仙侠主题餐厅的古风场景中享受美食与美景的双重盛宴,也可在“神仙调茶局”“杨梅制造局”等特色店铺中感受仅此一家的味蕾体验。街区内,还有肯德基、霸王茶姬、古茗等流量品牌,让山顶的消费选择与城市商圈无缝接轨。与此同时,云裳汉服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等科技与文化体验项目的引入,将旅游从观光推向沉浸式、个性化的新高度。
在云端观景台旁的南天顶咖啡厅内,游客品尝特色饮品、观赏云海,一旁的文创产品浓缩了神仙居的“精髓”,是把“神仙居”带回家的精美载体。
这场景区商业的升级,将游客的消费路径从单一门票,延伸至餐饮、文创、科技体验等多元领域,景区二次消费转化率大幅提升。
记者 陈栋 摄
品牌营销推波助澜,神仙居景区精准出圈
神仙居频频“出圈”,离不开精准而富有活力的品牌营销组合拳。近年来,神仙居构建了全方位宣传矩阵,尤其善于在新媒体平台制造声量。神仙居与千万粉丝级旅游达人房琪两次合作,让神仙居的“仙气”形象深入人心;“如意桥”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在短短几天内引爆抖音,甚至获得了外交部发言人的全球推荐;而“小小神仙居拿下”“无痛爬山”“一秒登顶”打卡热潮,精准击穿年轻圈层,让景区持续霸屏社交平台热榜,年轻游客占比显著提升。
此外,神仙居深谙“流量”变“留量”之道。当地通过电商营销、直播带货、推出旅游年卡和“门票+酒店”套餐,实现了线上销售额的大幅增长。同时,它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品牌特色活动,将神仙居扁带赛和中韩登山大会打造成连接国际的“友谊纽带”和体育旅游的金名片,而一系列诗词、摄影、电竞等活动,则为神仙居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年磨一剑。神仙居用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通过产品创新、业态融合与品牌传播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它不仅仅是一个山岳型景区,而是一个不断向上生长,能为游客持续带来惊喜的旅游目的地。它的成功蜕变,为中国山岳型景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神仙居样本”。
记者 陈栋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