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饥饿离我们并不遥远

字体:
—2025—
10/16
08:44:54
2025-10-16 08:44:54 来源:浙江宣传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食为政首”“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特别重视农业、珍惜粮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古老的农谚道尽了农耕民族对土地和时令的敬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经典的诗篇刻画出粮食种植的艰辛与不易。

  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中国人而言,吃饱饭已是寻常事。超市货架上摆满来自天南海北的稻米麦粟,外卖软件能即时送来五湖四海的美味佳肴。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而“选择恐惧”,还有不少人把节食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有人会以为,饥饿已经不足以成为一个问题,“粒粒皆辛苦”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了。果真如此吗?

  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我们来聊聊粮食这个话题。

  一

  饥饿,就像一只幽灵,始终徘徊在人类文明的阴影中,是一个难以回避的沉重话题。

  据统计,公元4世纪至7世纪,全球发生了120多次饥荒,平均每3年多就发生一次,部分地区饥荒持续时间长达3年,成为当时人们最艰难的生存困境。即使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饥饿问题仍没有离人类远去。最新发布的《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仍有超6亿人面临饥饿,3.07亿非洲人以及超过十分之一的西亚人口食不果腹。

  在饥饿面前,中国人也无法独善其身。有研究称,从公元前1766年商朝甲骨文记载的旱灾开始到1937年,在这绵延3700余年的历史长卷中,华夏大地共记载了5258次自然灾害,平均每6个月就有一次大的灾荒降临,“无年不灾,无年不荒”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常态记忆。史书中“大饥,人相食”“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冰冷记载,虽是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却道尽苍生苦难,透过泛黄的纸页让人毛骨悚然、悲从中来。

  就在几十年前,饥饿还真实地刻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那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一定记得饭盒里永远不变的干菜和咸菜,记得偶尔吃到猪油拌饭时的满足。过年的鱼要留到正月待客,走亲戚时桌上的好菜只是摆设——这些细节,都是那个匮乏年代的印证。

  当我们站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的时间坐标回望,会发现中国人吃饱饭只不过是三十来年的事情,绝不能把它视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抛出质疑: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同样,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70多年过去了,中国用实打实的成绩给出了答案——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1000斤,以仅占世界9%的耕地,稳稳托起了世界近20%人口的饭碗,彻底击碎了西方当年的“预言”。

  1000斤的人均数据虽已超过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却不意味着我们能高枕无忧。据估算,我国全年粮食消费总量在1.66万亿斤左右,供需之间还有缺口,不得不大量进口大豆、小麦、玉米等。这种产需接近、略有缺口的状态,被称为粮食产销的“紧平衡”。这份平衡来之不易,但“内忧”“外患”仍然严峻。

  当前,世界范围内围绕粮食展开的明争暗斗越发激烈。俄乌冲突便是典型例证: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粮仓”,其农业生产与粮食出口在冲突中遭遇“腰斩”,引发多国恐慌性紧缩粮食出口,直接导致全球粮价剧烈波动,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更需警惕的是,粮食已成为部分国家推行战略博弈的“武器”和筹码。正如基辛格所言:如果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人。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就深谙此道。他们通过ABCD四大粮商垄断了全球80%以上的粮食贸易市场,占据国际农产品的定价主导权。曾经,我们是美国大豆的核心买家,采购量约占美国大豆出口量的60%,这种依赖让我们有时陷入被动局面。

  从国内情况来看,农业生产的“先天难题”与“后天困境”同样不容忽视。“面朝黄土背朝天,勤细耕苦种田”,农业生产从来不是件“吃力讨好”的事情。每年极端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都会成为粮食生产的“不确定变量”。此外,“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倘若“种粮不赚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

  三

  这些年,国家一方面筑牢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单产水平,持续做好稳产保供,从根本上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在社会面上积极开展“光盘行动”,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但我们也须清醒看到,尽管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但粮食浪费现象仍如顽固的牛皮癣一般难以彻底根除,并且随着消费场景的丰富和变迁,发展出新的形态:商务宴请的“剩宴”攀比、婚丧嫁娶的“面子”消费、炫富直播的暴饮暴食、外卖平台的“满减”陷阱、探店打卡的“拍照剩菜”……都给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餐饮消费达5.57万亿元,是社会消费品零售中占比最大的品类。这也意味着餐饮业肩负着“源头治理”责任。将反浪费理念融入经营全流程,比如主动加强点餐提醒,提供半份、小份、拼盘等灵活选择,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倒逼消费观念转变,如此才能从源头减少食材浪费。

  作为连接千万商家与亿万消费者的关键枢纽,网络餐饮平台在制止浪费中扮演重要角色。平台不能仅停留在基础服务层面,而应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运营规则,比如科学设定起送价格、合理制定满减优惠等,引导小额多单、按需点餐。同时,注意规范商家营销行为,让竞争回归服务质量与菜品本身,而非以浪费为代价的流量博弈。

  餐饮消费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每个个体手中,理性的点餐习惯与消费观念是制止餐饮浪费的关键。点餐时优先考量实际食量,不被“凑单更便宜”的促销诱惑裹挟,放下面子顾虑坦然将剩饭剩菜打包带走……当反浪费成为一种自觉,那我们每个人都将是受益者。

  总有人以为,饥饿是尘封的历史、他国的困境,与我们的生活隔着万水千山。但饥饿与我们的距离,从不像想象中那么遥远。如果“光盘行动”沦为口号,如果我们对食物浪费习以为常,那今日餐桌上的“挥霍”,就会成为明日面对饥饿时的“悔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