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全国首次!“眼镜架制作工”有了“国标”

字体:
—2025—
11/04
15:10:23
2025-11-04 15:10:23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张嫣彬

  10月30日,温州市首个自主申报入选新修订“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眼镜架制作工”国家职业标准顺利通过终审,即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在“中国眼镜生产基地”温州,6万名眼镜架制造从业者在迎来属于自己的“职业身份证”后,也即将拥有清晰的人才评价标准。

  有了“职业身份证”

  “当初该职业入选‘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这相当于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提供了一个‘身份证’,一个官方认可的标签。”作为该国家职业标准编写的核心发起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数字学院副院长、眼镜产业学院院长易际磐回忆起申报初衷时,语气中依然充满感慨。

  作为“中国眼镜生产基地”,温州拥有庞大的眼镜制造产业,行业年产值超200亿,相关从业人员约6万名,形成了以中高端眼镜制造为基础,以出口为市场主导的特色区域经济。其中,瓯海区作为核心承载地,集聚了700多家眼镜上下游企业,年产值超170亿元,8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受海外市场青睐。

  温州还拥有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全省唯一一所培养全生命周期眼健康职业高技能人才的院校。此前,如此庞大的眼镜制造产业却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没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国家认可的独立职业工种。这导致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缺失,从业者职业身份模糊,成长通道受阻。

  2021年,国家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开放新职业申报。“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觉得,机会来了。我马上想到联合政府申报‘眼镜架制作工’新职业,为从业者争取一张‘身份证’。”易际磐说。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由温州市人力社保局指导,瓯海区政府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报了“眼镜架制作工”这一新职业。

  这是一场优中选优的激烈竞争,据业内专家透露,全国新职业的入选率低至千分之三。最终,凭借前期扎实的调研和详实的申报材料,温州申报的“眼镜架制作工”成功“入典”,成了全市首个自主申报入选“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

  绘制行业“人才蓝图”

  “入典”只是第一步。根据国家规定,新职业确立后,必须配套制定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明确该工种各级别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我们成功建议了名称,希望也能由我们来制定国家标准。温州不仅要为一个职业争取‘身份证’,也要为整个产业绘制‘人才蓝图’。”易际磐说。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温州市人社局、瓯海区政府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三方作为牵头单位,于2023年3月正式启动了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及反复修订完善,最终形成终审成果。10月30日,浙江省“国家职业标准”终审暨温州市行业技能生态圈提升行动启动仪式在瓯海举行,标志着“眼镜架制作工”这项国家职业标准终审通过,即将正式落地。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务实成果,也是瓯海区政府、温州市人社局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共育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

  “职业标准制定的最终目的,绝不是设卡,而是为了培养人才,推动行业正向发展。”易际磐强调,标准的核心作用是“促进工人技术技能的提升”,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温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同感:“原来没有这个工种,我们在培养这方面的技能工人时,就缺少一个统一的规范。有了国家标准,我们就能按图索骥,推动人才培养的规范化。”

  在此之前,一位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其能力可能得不到官方体系的认证。而标准落地后,则为所有从业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官方认定的成长途径。“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技能提升的‘导航图’。”易际磐解释道,“员工可以对照标准,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个水平,下一步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和技能,职业晋升更有目标和方向。”

  擦亮“温州眼镜”金名片

  对于温州本土产业而言,此举意义更为深远。它不仅与温州“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的身份高度契合,更是擦亮了“温州眼镜”这一区域金名片的影响力。掌握国家标准的制定权,意味着在行业领域内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与规则主导权,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温州在全国眼镜制造业中的地位。

  眼镜架的制作,虽在方寸之间,却是精密制造与时尚消费的重要结合点。智能眼镜等新业态的崛起,对传统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传统镜架到智能视光产品的跨越,核心在于技能人才的支撑。

  以新国标通过为契机,作为全国首个“眼镜架制作工”新职业的策源地,为了进一步发挥新职业的标杆作用,瓯海区率先行动,创新推出眼镜产业技能生态圈六大提升行动,即实施“眼镜架制作工”万人培育、眼镜技师职业素养千人提升、眼镜产业技强百企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眼镜产业实习见习贯通、眼镜产业“一试三证”联合培育、眼镜系列职业竞赛行动,努力打造具有瓯海辨识度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真正让“匠心”成为区域产业最硬核的竞争力。今年以来,瓯海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1万人次,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育占比排名均位列全市第一。

  对于温州眼镜的未来,易际磐有更高期待。他透露,接下来他的首要任务是编写配套的教材与题库,建立完善的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体系,让标准真正“活”起来,服务于人才培养。他还希望温州能举办首次“眼镜架制作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举办国赛,能提升温州在中国眼镜行业的领导地位。现在很多产区都很关注我们这个标准的进展,经常打电话来询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眼镜架;国标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