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这些老物件 让旧时光与新生活撞个满怀

字体:
—2025—
11/05
14:40:43
2025-11-05 14:40:43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王悦宁 通讯员 王茜 许家莹 郑姝丹

  11月14日至16日,2025宁波健康养老与银发经济产业博览会暨宁波银发生活消费节,将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5号馆举行。作为甬城首次专门聚焦银发经济的综合性大展,展会特别打造“街角的回忆”展区,让旧时光与新生活撞个满怀。

  前段时间,我们向全城发起了“有故事的老物件”征集。消息一出,一通通电话便串联起无数温暖的记忆。大家捧出那些承载着岁月的宝贝,每一件旧物,都为我们轻轻推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门,背后是尘封的往事与深情。

婚嫁老物件

  七旬老人珍藏半世纪婚嫁记忆

  在鄞州区首南街道和顺家园,71岁的倪亚裴老人家中,珍藏着一套“老底子”的婚嫁宝物。这些物件不仅保存完好,更承载着她与老伴陈师傅五十余年相濡以沫的深情,以及一个时代朴素而温暖的婚嫁记忆。

  打开尘封的皮箱,时光仿佛倒流回半个多世纪前。那个用来放入芸香、熏暖新被的火熜,仿佛还残留着当年的温馨;那把用来盛放凉白开的锡茶壶,静默诉说着往日生活的智慧与讲究;印着大红喜字的陶瓷脸盆,光泽依旧的绸缎被面……每一件,都是那段重要人生节点的见证。

  “那时候的婚礼,热闹是真热闹,朴素也是真朴素。”倪亚裴与老伴在1971年结为连理,一条被面、一床棉被、一只火熜、一把锡茶壶、一个印着红双喜的脸盆,再加一只小皮箱——这便是当时婚礼的“全副家当”。没有华丽的排场,也没有昂贵的彩礼,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件,在当时却是最实在、最体面的“奢侈品”,承载着两个家庭最淳朴也最真挚的祝福。

  正是带着这份朴素的初心,倪亚裴与陈师傅携手走过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婚嫁老物件,也跟随他们从青春走向白头,从一个小家到另一个小家,被倪亚裴视若珍宝地收藏着,“东西旧了,感情却越来越深了。”倪亚裴笑着说。

老式半导体收音机

  老半导体承载跨时代记忆

  宁波话里的半导体其实就是收音机。在鄞州区邱隘镇银东社区,居民李萍展示着一台老式半导体收音机,这台老半导体是李萍的公公于1966年从香港结束工作返回内地时带回来的。

  当时,半导体还是稀缺的“高科技”产品,在家中主要用于收听音乐和新闻。李萍的公公一直珍藏着它,直到1984年李萍嫁入夫家后,这台半导体开始陪伴他们这个小家庭成长,希望它能延续欢乐。“那时候,这台半导体可是家里的‘娱乐中心’。”李萍回忆,“我们经常用它听广播、戏曲,还有新闻,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

  尽管后来电视、手机等逐渐普及,这台老半导体逐渐在家庭中退出日常使用,但李萍一家始终舍不得丢弃。如今,它仍被保留在家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特殊纽带。“现在手机什么都能听,但这个半导体不一样,它承载着公公的心意,也记录着我们家的故事。”李萍说。

花梨木大床

  百年花梨木,四代传家情

  在鄞州区东胜街道姚隘路245弄,居民徐乐益的家中藏着一套跨越百年的花梨木家具——八仙桌、木橱、茶几、木床。这套宁波传统骨木镶嵌手艺的家具,已在徐家传承四代,更藏着满溢的家族温情。

  “这套花梨木家具传了四代,算下来有100多年了。我就是在这张木床上出生的,小时候总围着它转。”徐乐益回忆起儿时时光,眼中满是笑意。

  木床上可拆卸的装饰挂件,全是传统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却严丝合缝。“那时候没事就把挂件拆下来,再慢慢装回去,琢磨着这木头怎么拼在一起就这么结实,现在想起来,也是从小就跟老手艺结了缘。”这张床,是徐乐益童年最特别的“玩具”。

  “每次搬家,家里人都把家具裹得严严实实,就怕磕着碰着。”百余年间,徐家搬了好几次家,但这套家具始终被精心呵护着,桌面没有明显划痕,木橱门板开合依旧顺畅。于徐师傅来说,它早不是普通家具了,桌上摆过祖辈的茶碗,橱里放过父辈的旧物,每一处木纹都记着家里的事。

  如今,徐乐益仍坚持定期给家具上蜡、保养,让百年木作始终保持着温润的光泽,“老博会寻找有故事的老物件,我就想着把它分享出来,让大家看看咱们宁波骨木镶嵌的手艺多厉害。我也打算把这套家具继续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知道家里的老故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老物件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