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3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庭仙农庄,学习制作农家竹筒饭。 通讯员 俞小平 摄
浙江在线9月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陆遥 县委报道组 邓懿)夜幕降临,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庭仙农庄里,异常热闹。
“双休日根本没空房。淡季入住率也有五六成。”庭仙农庄“庄主”胡冬庭说。
跟着胡冬庭在村里闲逛,只见村庄绿草茵茵,溪水清澈见底,空气格外清新。“别看现在的余村山清水秀,20年前完全是另一种面貌。”胡冬庭说。
上世纪90年代,依靠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这里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石开采区。“当时全村280户村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村委会主任潘文革介绍,依靠村里的3座矿山和一家水泥厂,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1984年,我进了村里的水泥厂上班。”胡冬庭说,工作几年间,他认识了同厂的汪月仙,两个人渐渐走到一起。虽然拿着不低的工资,但村里的环境却越来越让人担心。汪月仙的家就在水泥厂对面的山上,她说,记忆中,那时矿区烟尘漫天,整个村的人不敢开窗户,村里患呼吸道疾病的人逐年增多。
一边是高收入,一边是高污染,面对这个日益突出的矛盾,余村人终于作出决定:从2003年起,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补上这笔生态欠账。
水泥厂关停之后,胡冬庭选择做个体户——在附近一带做钢结构方面的小生意,但生意并不好。
胡冬庭家位于荷花山漂流出口处,2013年,看着村容越来越漂亮,外来游客越来越多,胡冬庭下了决心。他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将自家三层楼的农房重新装修,改造成有14间客房的农家乐。2014年8月,庭仙农庄正式开业,胡冬庭四处取经,儿子胡润凯则利用网络资源、微信营销,帮助庭仙农庄渐渐打开了局面。
现在,28岁的胡润凯不仅是店里的小老板,也是掌勺的大厨。他将当地土菜和时尚口味相结合,烧出独具特色的农家菜,帮农庄打响了品牌。“大学毕业后,我原本留在县城工作,眼看家乡名气越来越大,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就回家与父母一起经营农家乐了。”小胡说,他特意向一位老师傅拜师,成为一名手艺出众的厨师。
“生意越来越好,我们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甜头了。”汪月仙说,农庄的蔬菜都是自家种的,一年营业额超过50万元,在家门口就安居乐业了。
“大山里的余村,发展就要靠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潘文革说,十几年来,余村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休闲旅游产业逐渐壮大,农家乐发展迅速,乡村游日益红火。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299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75万元,余村完成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蜕变。
不久前,3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余村,走入庭仙农庄学习制作竹筒饭。来自澳大利亚的Bruse说,村里满眼绿色,非常漂亮,这样的村庄今后会更美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