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一年产值近千万 对杭销售占两成 德清大白菜的“逆袭”
2016年11月01日 10:32:15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张骥鸿

  我们常用“白菜价”来形容物品价格的低廉。

  但在德清,白菜不仅卖出了近千万产值,更形成了一方产业,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香饽饽”。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德清县舞阳街道城山村种植的白菜,不仅受到本地市民的喜爱,还赢得周边地区的青睐。其中,杭州的销量就占了两成多。

  昨天,记者走进城山村,探一探一棵白菜是如何发展成一方产业的。

  “无心之举”种成明星产业

  对于城山村来说,白菜产业算得上是“插班生”。

  一直以来,村子以水稻种植、毛竹种植为主。早园笋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986年,城山村部分村民陆续种起了白菜。而这更像是一次“无心插柳”之举。

  城山村最早一批种植白菜的村民潘国松回忆,当年种白菜,是为了与西瓜轮作,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养分。

  陪着白菜产业一路“成长”的村主任郑经亮很是感慨。他压根没想到,白菜竟有如此好的发展势头,因为最初种植的目的,仅仅是“不想让土地荒废”。

  令村民眼红的是,当时白菜每亩产值有两三千元。“这在当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每亩产值比种西瓜还要高一倍多。”潘国松说。

  起步之初,种植面积并不多,只有三四亩地的样子。到了1990年,村里白菜种植面积增加到近80亩。

  30年来,白菜种植逐渐成了城山村的“明星产业”:白菜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的250多亩,每亩产值也提高到3万元左右。

  “意外插曲”实现名声大噪

  “去年产值近800万元,今年预计有1000万元。”在郑经亮看来,交通便利、离城市近,是城山村白菜深受市场喜爱,进而形成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山村距德清县城只有15分钟车程,距杭州也就大半个小时的路。

  村民吴明德往年一直种茭白,今年尝试承包了6亩地来种白菜。不错的销路让他心里乐开了花。“每天都有杭州、安吉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白菜。”

  “客商一般早上七八点来,下午三四点走。满满一车装的都是从各家农户收来的白菜。我最多一次被收购去500多公斤。”潘国松说。

  好产品来源于近乎苛刻的精益求精。郑经亮分享了一个插曲:“2005年,有一次村民将腌白菜拿到周边市场去卖。不巧有客商食物中毒,市场怀疑是我们的白菜出了问题。后来质监部门对这批白菜进行封存检测,最后证明腌白菜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标准。”

  正是这次“意外”,让城山村的腌白菜声名大噪,赢得了市场、商户的信任。

  临杭优势发展城郊蔬菜产业

  “村子离杭州近。村里部分农户在余杭瓶窑等地设点销售,批发给当地客商。去年村里白菜对杭销售占了总产值的两成多。”

  近十年时间里,城山村白菜对杭销售都采用这种模式。但更多的白菜,则是外地客商与农户自行对接,通过“上门取货”的方式进行销售。

  “白菜是大众蔬菜,杭州市场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看到这一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104国道德清段边的这个村子开始谋划新发展——利用临杭优势,发展城郊型蔬菜产业。

  一些种植大户开始考虑新的出路。“是否能和当地超市、农贸市场合作,销售白菜。”潘国松说。

  “我们的想法是,增加品牌意识。比如能否加入‘德清嫂’诚信农产品品牌,提高白菜在杭州的知名度。”郑经亮表示,眼下,村里已开始引导村民开展标准化种植,引入旋耕机等农机设备,提高效率,降低农产品成本。

  目前,城山村共有30多户村民从事白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姚家坞等片区。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农户的子女愿意接手“父业”。

  “年轻人思维活、有想法,能为传统种植产业带来新鲜的血液,有利于城郊型蔬菜产业的推广。”郑经亮说。


标签: 德清;大白菜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1013799556421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