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美丽农村路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沈雯)“一路一景,路生美景”,到过安吉的人,都会对那一条条蜿蜒在竹乡山水之间的美丽公路印象深刻:“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白茶飘香”“昌硕故里”4条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路线将安吉公路的自然生态、清灵质朴演绎得淋漓尽致;各条农村公路节点(线)叉口上,景观植物错落有致、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公路驿站,为往来游客提供休息、泊车、购物、旅游景点介绍等贴心服务。
近年来,安吉县立足“大生态”背景及“两山”重要思想,坚持将建设农村公路作为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体现,持续多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打响安吉交通的特色品牌。
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安吉县累计投入10.5亿元专项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至“十二五”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130.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1942.6公里,占比91.2%。安吉美丽农村公路连接了全县16处旅游景点、25公里休闲产业带和44个风情小镇建设项目,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形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建好:村村通公路 沿线有景观
11月23日上午,安吉灵峰街道横山坞村目莲坞自然村村民杜小苗泡了一杯白茶,悠哉地坐在自家门前,看着成群的游客在村里拍照留影。这些天,他正琢磨着配合村里的规划,把自家农房腾出一间来改造成茶室。
同杜小苗一样,最近村里许多原本忙着耕种采摘的农民,都在思量着把自家农房改造成民宿或是餐饮店。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横山坞村村主任高加明道明了原因:“全是交通带给我们的契机,让我们看到致富的希望。” 原来,曾经的目莲坞是灵峰山坳里的一个小村落,因为交通闭塞,与外界少有来往。2008年,横山坞村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把公路建设当作“当务之急”。横山坞村道全长4公里有余,历时大半年,3.5米宽的坑洼泥路“脱胎换骨”成了四级标准公路。这两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扩面,目莲坞、木鱼坞、包家、陈家头等自然村里都有了“康庄路”,公路养护还被纳进了“村规民约”。“我这把年纪,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雨天晚上都方便。”耄耋老人陈瑞元说。去年,灵峰隧道打通,目莲坞村连接安吉县城有了最短路径,这让目莲坞村民发展旅游的劲头更足了。
构建村村通达的农村路网,安吉很早就起步了。从2003年开始,安吉县就每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大力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经过3年的建设,累计建设康庄公路492.7公里,提前实现了等级公路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公交通达率100%的目标。自2006年开始,安吉县努力践行“两山”思想,开创“美丽乡村”建设先河,于2007年全面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至2015年末累计建设农村联网公路725公里,基本实现了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100%的目标,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
行驶在天荒坪的农村公路上,一路鲜花相伴,没有了高大乔木对山区原生态景观的遮挡。“在建设农村公路的过程中,安吉很重视突出特色,构建浑然一体的路域景观。”据安吉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吉正大力推行旅游交通环线提升改造工程,通过连接12个乡镇和62个村,已形成总长190公里的道路景观。
另外,安吉将“路域原生态”置于重要前置环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评价。在切实可行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保护周边环境。“这是我们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一直坚持的理念。” 安吉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目莲坞联网公路建设工程中,需要穿越灵峰山,但道路开挖势必会对山上的树木造成破坏。为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比选阶段就排除了路堑开挖的方式,而采用隧道连接的方式施工。“虽然建设成本上浮近50%,但避免了山体和植被破坏。”
管好:五级路长来护航
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军还有另一个身份——“村级路长”。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后,陈军第一件事就是去村里查看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如果出现积雪冰冻,村里也能第一时间抢通道路。”陈军说,以前农村道路出现状况,他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上报交通部门,等待救援。如今当上了“村级路长”,陈军担负起了共建管理农村公路的职责。
在“管好”农村公路中,安吉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五级路长制”。由县级路长统筹引领、乡镇路长落实推进、公路警长执法查处、巡查路长常态监督、村级路长应急联动,对全县1条高速公路、4条省道、10条绕城道路、24条县道进行共建管理。
“我们落实五级路长制,就是要把责任落到帽子上,力气花在点子上,刀子动在症结上。一方面,对前阶段的建设成果予以巩固,另一方面,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高效的处置。把本来部门的事放到政府层面来做。”安吉县政府主要领导表示,为将工作落到实处,今年年初,安吉县还印发“路长制”工作笔记,制作共建作战图,排定477个问题点,并实行“销号”整治,目前已全部整治到位,并完成56个新增点位的整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安吉还构建了“一中心三分中心”的公路应急抢险网络,建成全省首个县级交通战备物资仓库,成立路网监控与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在易发生地质灾害、易结冰打滑等路段部署“全球眼”监控135个,对县域600多公里公路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建成50块公路可变信息情报板,为群众出行提供路况联网信息服务。
开展“治气治霾”“公路扬尘治理”等行动,制定《安吉县美丽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等举措也使安吉县域农村公路行驶质量指数及路域环境都得到大幅优化。“十二五”期间,安吉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47公里、危桥改造54座、环境整治527公里,取缔马路市场25处,拆除非公路标牌3000余块,查处污染公路车辆6000余辆。县域公路保洁频率较以往提升30%,公路扬尘率、垃圾泄漏率分别下降了55%、30%,超限率控制在4%以下。
护好:
因地制宜构建养护体系
徐何生,安吉县首批农村公路指导员。2014年,他被派驻孝丰农养站,对农村公路规范化建设、养护进行指导。
下到基层后,路面清扫、边沟开挖、路肩整修、涵洞清理疏通,几乎每项操作他都要手把手教上一番。短短一年时间,养护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外业作业水准逐步专业化,内业台账管理水平规范化。原本县内考核排名倒数的孝丰农养站成功“逆袭”,养护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目前,安吉县公路部门已向孝源、孝丰、递铺、山川、杭垓等乡镇(街道)派驻“专家”10人次,共攻克养护技术难点44个。
在提升基层养护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安吉县也想方设法提升基层的养护现代化水平。2009年,安吉出台了专项补助政策,鼓励乡镇建立农村养护站。至目前共落实补助资金220余万元,实现乡镇(街道)农村养护站全覆盖。并于2013年开始开展农村养护站规范化创建,现已完成创建7个。2015年出台专项政策,对农村养护站购置现代化养护和抢险设备分别给予30%和50%的补助,共落实补助资金160万元,实现农村养护站抢养设备全配备。现在,安吉全县所有乡镇(街道)都已配备了铲雪车。原先一遇灾害天气只能“坐等靠”的农村公路有了“自救”能力。今年年初冰雪灾害天气,停雪当天就实现所有通村道路抢通。
养护农村公路,安吉还有一大法宝——低碳养护法。据了解,近5年安吉共投入资金1亿元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施隧道亮化节能改造,实现节能35%;在县道霞大线引入自发光道路指引系统,实现零耗能;完成全县首个沥青拌合“油改气”技改项目,年节约标准煤约3000吨,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33%和44%,有力推动了“低碳养护”和“科技养护”进程。
运营好:
做足“美丽公路+”文章
天荒坪镇大溪村位于安吉县的东南端,与临安市接壤。因为山高、路远、谷深,二三十年前的大溪自然是经济薄弱村。随着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一条高等级盘山公路——205省道—直通到大山深处,之后,大外线、里鱼线、大张线3条乡道与大溪村相接。打破交通制约的大溪村,用原生态的山水风景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小山村成了城里人眼中的旅游热门地。
“公路大规模整修前,也就是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1.3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2185元。”大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军说, 2015年,全村经济收入达到了2.47亿元,其中旅游收入1.82亿元,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当年,村民人均收入29128元。
美丽公路带来美丽经济。据了解,“十二五”期末,安吉县休闲旅游总收入较“十一五”末翻两番多。仅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1475万人次,其中自驾游4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4亿元,分别增长23%、47%和37%。
运营好农村公路,安吉注重挖掘农村公路的附加功能。盘活公路沿线乡村资源,提升“美丽公路+旅游”的传统服务,就是其中一种方式。截至目前,安吉县已经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路线4条,还建成青山、大溪2个省道公路驿站以及报福、畲村、中张等7个农村公路驿站,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自驾游服务。
“为了让司乘朋友可以享受到如高速公路上一样的公路服务和体验,从今年开始,安吉将持续打造农村公路驿站。” 安吉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肖峰说,计划今后每年在省道、农村公路等增设两三座公路驿站。安吉是一个旅游大县,安吉县公路局将通过5年时间的着力打造,使县内的公路驿站从“多线开花”发展至“连点成网”,真正实现公路服务网状化,以此提升公路服务的能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做足“美丽公路+”文章,安吉还培育起“美丽公路+物联”的新兴业态,推出“美丽E家”和“邮掌柜”村级电商服务,建成物流配送中心1个、配送站20个、村邮站174个,全县行政村实现物流配送全覆盖,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创新“美丽公路+体育”的功能拓展,今年5月份举行的环浙自行车赛,将首发站设在安吉,首站45公里赛道全部利用农村公路,国际裁判赵锦山对此评价道,这是他体验过的颜值最高的赛道。挖掘“美丽公路+文化”的内涵韵味,将“5·26爱路日”明确为全县法定宣传日,建成并启用全省首个公路桥梁综合文化展示馆,并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倡导全社会形成爱路、护路的共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