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 二○○七年以来,陆增镛奖学金累计资助湖州师院达一千二百余万元,为一批批优秀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地图上,从香港到湖州,直线距离为1100余公里。
而在游子心里,虽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却把浓浓的乡愁时刻深藏心间。“我是湖州人,湖州就是我的家。”这是打小离乡背井远赴香港的陆增镛、陆增祺兄弟从来不会忘怀的。
经历了家道中落的无奈,经历了打工创业的酸甜苦辣,他们在创业有成后,第一时间想到了回报故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增镛、陆增祺兄弟对家乡教育事业慷慨解囊,尤其是2007年以来,陆续在湖州师院设立了多项奖励基金,累计资助金额达2000余万元。
从那时起,回乡之路也变成了助学之路。看着湖州师院日新月异的发展,看着一代代优秀的师院人走上建设国家的各条战线,他们脸上的笑容绽放得更加灿烂。“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学子从这里毕业。”在陆增镛奖学金设立十周年的仪式上,陆增祺这样说。
一朝创业成涌泉报故里
湖州师范学院的校园里,暖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光影斑驳。一名精神矍铄的九旬老人倾听着学校的发展规划,细细打量着校园的每一处变化。
这名老人,就是湖州籍香港著名实业家陆增祺。
陆氏是湖州书香门第,陆增镛、陆增祺兄弟的曾祖父陆心源是晚清著名四大藏书家之一。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为兄弟俩从小打上了“尊师重教”的深深烙印。
1949年,陆氏兄弟全家移居香港,命运也在这时向兄弟俩发起了挑战——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这让他们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了生活,他们和朋友合租简陋的小房子,从普通打工仔做起,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之后,为开拓海外事业,陆增镛只身远涉重洋,前往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设厂。“当年我做文员一个月薪金200块钱,哥哥一个月300块钱,生活捉襟见肘,租房子但求有檐遮头,剩下的钱只够勉强糊口度日。” 90岁高龄的陆增祺老先生回忆创业初期,每天早上由北角码头乘小船到土瓜湾上班,小船上挤满了油漆工人,汗味、油漆味及海水的咸味,混合成贫穷的百味杂陈。累到极点,兄弟俩只能苦中作乐,“工作可令人忘记生活的苦恼,忘记丧父的悲痛,也令你懂得民间疾苦,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打拼,陆氏兄弟在香港站稳了脚跟,他们创办的亚非纺织集团成为跨国纺织生产王国。
从打工仔一跃成为实业家,兄弟俩首先想到的是回报家乡。“不管在外打拼多少年,我始终牢记我是湖州人。”陆增祺说,他和兄长一拍即合,决定为家乡做些事,“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是最有意义的事。”
1989年,陆氏兄弟毅然捐资100万港元,为湖州师范学校新校址建造主教学楼,命名为“穆堂楼”,揭开了在湖州捐资助学的新篇章。
就在陆氏兄弟向家乡教育事业抛出橄榄枝之际,作为当时湖州本土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正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1995年8月,该校易地新建获批; 1996年5月,新址工地教学楼正式打下第一根桩; 1997年7月,完成了整体搬迁; 1997年12月,市政府着手湖州师专、湖州师范、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湖州师范学院的各项准备工作。
湖州师院的发展牵动着陆氏兄弟的心。1998年,陆增祺先生捐资100万港元建造“燕英体育馆”后,又追加捐款100万港元进行修缮,为新生的湖州师院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从“怀瑾楼”到“心源艺术馆”,从“燕英体育馆”到“熙培专家楼”,从湖州师范学校、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到湖州师范学院,一幢幢砖瓦水泥结构的建筑,一个个湖州教育前行的足迹,见证了陆氏兄弟的拳拳赤子心。
励志奖学金伴学生同行
“曾经我是善的承载者,如今我正努力成为一名善的传递者。”骆丽说,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她实现了成为人民教师的梦想,而大学期间收获的善意给予了她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帮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骆丽是2011年陆增镛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如今是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在大学期间,她不仅努力学习,而且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业余时间,她和同学们一起去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送教,去看望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去为残障人士献爱心。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引领着学生们去了解、关注、关爱弱势群体。
骆丽说,传递善,是她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更是陆增镛励志奖学金教会她的理念。
2007年,陆氏兄弟在湖州师院设立亚非奖学金,即现在的陆增镛奖学金,设立之初主要用于资助该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5年起,奖学金更名为陆增镛励志奖学金。
陆增镛励志奖学金是陆增镛奖学金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奖学金。从2007年首届亚非奖学金资助30名学生,到2016年陆增镛励志奖学金资助125人,目前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11名,累计资助金额超过200万元。
陆增镛励志奖学金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更带给了学生精神上的支持。“这份沉甸甸的心意,让我们明白求学路上不止自己在奋斗,还有许多爱心人士在关心我们,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挑战。”获得陆增镛励志奖学金后,一名学生说。
从2007年到2016年,一批批的受助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创造出骄人业绩: 2009年奖学金获得者赵世怀,已是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团委书记; 2007年奖学金获得者徐婷婷,已是金华市屈指可数的优秀青年教师……
和学长学姐们一样,近两年受助的在校学生也是勤奋刻苦,励志成才。有的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获得专业奖学金;有的工作能力突出,成为校院主要学生干部;有的专注科技创新,获得科技创新项目和专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
与时俱进培育优秀人才
吴昊珈是湖州师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曾担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获得过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二等奖。今年7月,他获得了大学生赴港交流基金的资助,赴港进行了为期5天的交流和学习。“香港之行,直观地感受到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开阔了眼界。”回忆起在香港浸会大学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说,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善于去观察去体会,而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还是课堂上学到的,都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创作上有了新的方向。
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香港之行带给吴昊珈和同学们的,既是一场体验之旅,更是一场增长阅历之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学生赴港交流基金。
2009年,陆增镛奖学金专门设立了大学生赴港交流基金,资助优秀大学生赴香港交流学习。目前累计捐资近百万元人民币,共支持137名师生赴港交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觉得,多外出看看,对年轻人的一生帮助很大。”香港亚非集团主席陆雅仪说,设立赴港交流基金旨在拓宽大学生出外交流学习的渠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陆增镛奖学金也在与时俱进。到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包含陆增镛励志奖学金,陆增镛卓越(综合)、(单项)奖学金,陆增镛赴港交流基金,资助对象也从最初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变为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奖励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从2014年起,每年增资10万元人民币设立陆增镛教师奖,现累计评选30位在教学、科研、育人、服务地方等方面成绩卓著的教师。 2015年开始,每年又新增21万元人民币设立陆增镛卓越奖学金,现累计评选陆增镛卓越(综合)奖学金64名,陆增镛卓越(单项)奖学金50人,奖励金额达42万元。
“这是对我大学期间学习表现的肯定,也是我今后不断前行的动力。”在今年陆增镛奖学金的颁奖仪式上,卓越奖学金的获得者黄靓妮这样说。
黄靓妮是湖州师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三学生。她热衷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科技创作,夺得了省电子商务大赛三等奖、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她带领的暑期实践团队获省“双百双进”实践团15强、省大中学生暑期实践“先进集体”。
获得卓越奖学金后,她对自己的规划更明确了,“在大三这年,我会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去实践,学习两位陆老艰苦创业、奋斗终身、反哺社会的大爱精神。”
“一路走来,湖州师院深受湖州人民的关心和支持。正是有了陆氏兄弟这样的湖州人的鼎力支持、慷慨解囊,湖州师院才能如此根深叶茂。”湖州师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植于湖州,学校也必将反哺于湖州,为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