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安吉余村又出圈了。
这回,是因为一个很酷的建筑——“余村印象”,正式启用。
说它酷,是因为这个建筑从用能端变成了产能端,从纯粹的碳排放源变成了零碳排放,甚至成为富余绿电具备抵消能力的一个负碳项目。
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开源节流’。”安吉县天荒坪镇村镇建设办工作人员盛文军早早地等在“余村印象”大门口,准备好好向我夸夸这个碳中和建筑。
“余村印象”两幢建筑 通讯员 殷兴华 摄
“余村印象”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由原先的拉丝厂、水泥厂办公楼改建成图书馆和展厅,保留了原有的形体和架构,留下了原有的记忆。盛文军说,这样也大大减少了钢筋、混凝土、水泥等主要建材的使用,降低了这些高能耗、高排放建材的碳排放量,涂料等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达到了75%。
“当然,在‘节流’上,我们也是多方面下功夫。”跟着盛文军走了一圈,我发现,与普通建筑不同,两幢建筑除设有导光筒、主动遮阳帘外,还提升了外墙的保温隔热技术、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力,降低建筑能耗。
走进展厅,站在一块大屏前,盛文军笑吟吟地示意我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通过这块屏幕,可以看到‘余村印象’的一切用能。”
循着盛文军手指方向,光伏、储能、室温分析和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数据一览无余,两幢建筑的碳排放被实时监控起来,“送”到我们眼前。
碳中和监测系统
“这个就是‘余村印象’的碳中和监测系统,可以监测采集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信息,精准计算建筑的碳排放情况。”他说,建筑要实现“开源”,全靠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用于产生绿电,在建筑内安装储能电池用于绿电存储,依靠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碳抵消,实现全生命期零碳排放。
比如,白天光伏的发电量超出用电负荷时,多余的电力会进入储能装置被储存起来,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充电宝”,供夜间和下雪天使用。如果电网发生故障停电,储能设备就能为建筑供电。经过测算,图书馆和展览厅相较于同类普通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可达到26.52%和57.96%,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电能抵消后,完全满足零能耗、零碳建筑的目标。
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通讯员 殷兴华 摄
“这可真是有点酷!”我脱口而出。
“可不是嘛!”盛文军得意地一笑:“不仅绿色环保,还能赚钱呢,你看大屏这里,今天赚取收益103元呢。”
原来,光储能设备可以精确计算光伏发电量,除了用电自给自足,减少开支外,多余的电量也能够直接并网赚收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