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从拿地到开工最快只要60天 江干一系列审批试行改革
2016年07月07日 09:23:00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孙钥 通讯员 饶磊

  一条357米的五号港路,前期审批花了一年时间。

  “要搁以前,没有两年,肯定跑不下来。现在算算,时间省了一半。”在艮北区块建设指挥部,章耘萌的工作就是跑前期。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拿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预审、施工许可再到开工,其中每一项,都要准备无数材料。

  有人调侃,要铜头、铁嘴、飞毛腿。“玩笑归玩笑,尤其峰会保障项目,竣工节点放在那里,倒排时间表压力不小。可有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卡在审批上,要么这里缺了材料,那里短了什么文件,按照规定无法受理,也只能干着急。”

  提能增效,从去年起,江干试水了一系列审批改革。

  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容缺预审,一个叫化整为零。

  从材料补齐再受理到边补边受理

  什么叫“容缺预审”?

  “也就是说,窗口在审查收件时,对基本条件具备、申报材料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项目,予以‘容缺预审’,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和容缺时限。”江干区审管办副主任娄莹说。

  最早公布的首批“容缺预审”事项目录,涉及16个部门46项审批服务事项。

  就拿江干国土分局来说,对土地权属调查时已经提交过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材料实行容缺,只要在领取土地证原件前补齐即可。今年以来,已经为钱江新城指挥部等80余家业主提供容缺预审服务,累计节省审批时间200余天。

  如今,江干的“容缺预审”改革正在从投资项目审批领域扩展至各类审批服务,已完成容缺预审办件7800余件次,平均每个容缺事项的提速时间为3.5天,累计为办事企业和群众节省办件时间27300小时。

  比如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就将“先审核、再受理”逐步调整为“边补正材料、边受理审核”,实施容缺预审改革以来共办理容缺预审件4850件,平均每天为办事企业和群众节约重复受理时间近10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天阳宅房、德信浙旅东宸等社会性投资项目和杭州国际商贸城安置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开工时间控制在了90个工作日以内,项目提速率超过50%。

  8个前置审批事项统一办

  对房产商来说,什么最重要?时间。

  “可以这么说,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开盘。施工许可证晚批出一天,相当于一辆车开进西湖里。”说话的项闯,是远洋香奈项目负责人。

  而江干打出的容缺预审、化整为零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也让这个4个亿的投资项目“跑得最快”——成为去年杭州市审批速度最快项目——只花了60天。

  这里面的“化零为整”,类似我们中学数学课本里讲的“合并同类项”。

  以远洋香奈为例,原先的套路是先得发改委立项,然后是规划部门批复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是住建部门先进行设计方案比选,再提升初步设计。

  “现在好了, 设计方案必选和提升初步设计两者同步进行,至少能节省半个月。”他说。

  时间,就是这么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特别是对区域内项目的文物保护、水土保持、交通评价等8个前置审批事项实施“统一编制报告、统一审批、统一委托办理”,“真是节省下一大半时间。”项闯说。

  此外,还有多部门联审联办,也及时解决了香奈项目设计的消防登高面、地面停车位比例等重点问题,至少提速15个工作日。

标签: 审批;改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