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刘慧) 静心以观翰墨,自得清凉境界。7月7日,“汉墨楚韵——樵夫书法作品展”在杭州画院美术馆开幕。
樵夫,杭州人,常以别号作书,不具真名,言“以字识人”足矣。他出身习书世家,其外祖父为晚清著名书法家吴淦。幼年与家人寄居杭州水福庵中,虽逢家道中落,仍常见母亲姑母等长辈习书不辍。自幼的耳濡目染使樵夫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书法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后尽管人生辗转,历经变迁,却从未中断习字,并渐渐形成了与其本性相契的独特风格。
樵夫选择碑简作为书法之本,其眼光不可谓不独到,功力不可谓不深厚。展览展出的百余件源自楚汉碑简的书法作品,沉稳典雅,朴厚劲健,正是其人坚毅笃定的品性以及质朴天然的内心追求之呈现。
习书人都知,碑简字体原本书于竹简或刻于石。但樵夫却是使用毛笔在宣纸上创作,如何处理二者的差异,就需要作者自身功力及审美趣味的介入。他用心于如何完成转换,使碑简古文字的特质在宣纸上得到完美呈现,凸显手写刀刻字体“平而不平,直而不直,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特征;他也注意发挥毛笔和宣纸本身的特点,适当融入帖学书法技巧,于古拙中求新意。
漫步展厅,纵观樵夫书法作品,其用笔,捺笔、竖笔和勾笔常有夸张的拖长,转角多用圆笔,运笔连贯流畅,不见棱角而内力暗藏,这正是樵夫得自楚汉碑简的功力。而其疾速运笔时常现飞白,不拘中锋侧锋,极尽笔锋变化,又不难看出其中融行草于隶篆的新意。
品味樵夫的书法,能让人领略到一种平心静气的活力,既非一潭死水的枯寂,也非肆无忌惮的挥洒,而是用内心不熄的热情,熔铸一笔一划,虽然平缓,却笔笔带着温度,时时充满趣味,自得境界,而不远离人间。这种境界或许来自樵夫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心境。他以山野之人自号,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并非消极避世,相反,他始终积极入世,从事过诸多行当,而“樵夫”,则是他期待自己在入世的同时能够一直保持的内心状态,他也的确做到了。
遍阅世事之余,坚持潜心探求,为碑简书法创作,开辟出一番新面貌,殊为不易。这样的定力,或许也来自樵夫书法内容中的儒释道家经典。樵夫将这些经典书之翰墨,也正是希望藉此将自己对它们的领悟分享给更多的人。道法自然、道不远人的至理,深受樵夫的推崇,用他自己的话说,书法创作应该“不刻意、不率性、不油滑”。樵夫懂得,能够去除一切做作,回归天然的书法,才算好作品;落尽繁华,体物近人的艺术,才是好的艺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