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浙江画家作品获米兰世博会丝绸锦织类“金奖” 丝锦绘蚕花
2016年05月24日 07:40:0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俞吉吉

  浙江在线05月2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俞吉吉)久闻画在丝绸上的《水乡古镇蚕花节》的大名,5月23日10时,在马飞达位于杭州滨江区的家里,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件丝绸锦织的复制品画卷。

  6年前,马飞达在丝绸上绘下的国画长卷《水乡古镇蚕花节》,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厅,并作为中国馆永久收藏的画作。去年,该画卷的丝绸锦织复制品被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指定为参展作品”,代表中国5000年丝绸文化和民族文化,再赴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荣获丝绸锦织类“金奖”。

  事实上,这幅作品画的是湖州,创作者是当代浙派书画院院长马飞达。上周五,他刚收到米兰世博会颁发的获奖证书。“真的没想到这幅画能获得两届世界博览会的青睐。”马飞达欣喜万分地告诉记者。

  这也是湖州丝绸自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后,中国在该奖项上再度摘得金奖。

  这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呢?又是如何诞生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记者看到,这幅丝绸复制品画卷长13米、高31厘米。随着卷轴慢慢展开,“丝绸之府”湖州当地的民俗风情、人文古迹一一呈现。以南浔百间楼为起点,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故居、嘉业堂藏书楼、刘镛小莲庄……画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在红花绿树的映衬下栩栩如生。

  画卷行至中间,只见锣鼓喧天、彩球纷飞、上下人流如织,洋溢着一片喜庆。这是含山当地清明“轧蚕花”时举行的祭蚕神活动,它包括蚕花舞、背蚕娘、划菱桶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画卷将“蚕花节”这一每年清明时节湖州蚕农祈求蚕茧丰收的特有民俗表现得惟妙惟肖。

  这也是一幅描绘传统丝绸工艺的展示图,从采桑、浴蚕到成衣等二十四道传统丝绸工艺的制作工序贯穿其中,彰显了当地数千年之久的蚕文化史。

  据马飞达介绍,画作运用了全景式构图的中国画散点透视手法和古代宫廷绘画严谨、精细、艳丽的技法绘制。画中人物超过1400个。

  “说实话,我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够入选上海世博会,并作为中国馆永久收藏的画作。更没想到能入选米兰世博会,还能拿个金奖回来。”在马飞达看来,自己现在获得的荣誉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创作时从没想过。

  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来自辛勤的努力和探索。

  马飞达不是湖州人,2003年,他就受邀在丝绸上创作一幅反映湖州蚕花节的作品。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州当地的民俗风情,马飞达连续两年参加当地清明节举办的蚕花节,每次一待就是几天,又赴湖州各地采风,深入实地,访民情、查史料,拍摄了上千张资料照片,并沿途绘制了大量的写生稿。回到杭州后,他还在书店、古玩市场和旧书摊淘跟湖州有关的资料。“只要跟湖州有关系的都买下。”他的资料有一个纸箱那么多,包括湖州地区民俗、民居、名胜古迹等历史资料200多份共计百万字。在集中酝酿和构思后,他开始全力创作初稿,又经反复斟酌修改后定稿,开始正稿的创作。

  创作的过程并不容易。考虑到女儿年幼需要照顾,马飞达把创作的工作室搬到了家里,一边在家照顾年幼的女儿一边创作。即便过年过节,他也会把画作带在身边。初稿完工后,经过了多次修改,直到2009年底画作才全部完成。

  中国美院前院长肖峰为《水乡古镇蚕花节》作了题跋,对画作进行了高度评价,称其在传统技法上有一定的突破,作品皆具艺术、收藏、史料价值。不少美术界专家也表示,《水乡古镇蚕花节》在绘画艺术上与《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中人物和景观比《清明上河图》多一倍以上,堪称精妙。

  这也是马飞达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次创作开启了他国画长卷的创作历程。现在,他正在着手创作一幅长1138厘米、展现西湖人文历史和风情的长卷作品。

标签: 丝绸;湖州;创作;画作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5243072311719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