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8点,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丁亚辉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结果引起数百名医务人员叹息、同感。这条主题为《生与死,有时就差一辆车的距离》的信息,到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心脏骤停7次 被120医生救回来
7月5日一早,丁亚辉刚起床,科室的微信群里手术警报就已经响起。
附近一家县医院收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由于没有急诊冠脉介入的条件,需要立即转到省人民医院来做急诊冠脉造影。
就在丁亚辉等医生赶到医院积极准备时,转运的120救护车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患者反复发作室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骤停),已经心肺复苏除颤好几次了。
由于恰逢早高峰,这让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幸好,关键时刻杭州交警非常给力,安排警车开道,让救护车以最快速度到达医院。在送医的1个多小时路程中,患者心脏停跳了7次,均被急救车上的医生给抢救回来了。
到医院后,丁亚辉和同事迅速用药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并立即安排了急诊冠脉造影,开通了堵塞的右冠脉。之后,患者病情好转,没再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
私家车转运,途中猝死没救回来
两周前的深夜两点半,丁亚辉值夜班,有医生过来询问,有一个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的患者,是否要做急诊冠脉介入。病情汇报完后,丁亚辉心里已经很清楚,对于这个病人,已经回天无力了。原因很简单,他心跳停止时间太长了。其实,他发病时并非没有希望,首诊医院很快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并建议立即转院到省人民医院,做急诊冠脉介入。但在转院时,家属认为120急救速度太慢,路程也不算远,就坚持用私家车送医院,结果半路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发生了猝死。
在更早之前,丁亚辉的一个老病号,也是突发严重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发病时,家属认为即使就近去了当地医院看,最终也还是要转院到杭州的。所以,就自作主张用私家车,直接从郊县送到省人民医院。结果也是在半路心跳骤停,等到了医院已经救不回来了。
“这种血淋淋的案例还有很多。我讲这三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当发生心肌梗死等这类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时,呼叫120转送要远比自驾车安全。”丁亚辉说,虽然120可能在到达时间上,看起来有时不如自己开车快,但在途中一旦出现不好的情况下,有专业急救医生在场,存活概率将大大提高。
新闻延伸
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上海一位20岁的姑娘在健身后休息时突然倒地猝死,当地医院怀疑是心脏发生了恶性心律失常。浙医二院心内科刘先宝副主任医师介绍,从文献和临床数据来看,盛夏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要比春秋季节高两成。
研究证实,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明显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加快;气温达到35℃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为了排汗,心脏要加大工作量以促进汗腺代谢,人体全身血管随之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心脏的负荷也随之加重。
“大量出汗,我们认为是导致心脏病的直接原因。夏天运动量大,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诱发低钾血症甚至出现血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病发作。”
夏季发生低钾血症往往和出汗多有关,大量出汗,会造成血液中钾盐的大量丢失。“如果体内钾含量少了,血压不正常,心律也会不正常。所以,即使是平时身体好的年轻人,也容易因为流汗过多,导致低钾血症而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猝死。”刘先宝说。
因此,夏季大量出汗后补水,以少量多次为宜。但不能单纯地补水,要同时补充一些无机盐,否则,补水多了,会冲淡血钾浓度,而且补得多,排出的多,会加重钾盐的丢失。也可以喝一些含有钠钾元素的运动饮料,但饮料不能太甜,饮料如果含糖量过高,会使血糖迅速升高,进而造成血清钾的减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